1 / 3
文档名称:

阴阳失调的概念.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阴阳失调的概念.doc

上传人:szh187166 2019/5/8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阴阳失调的概念.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阴阳失调,即是阴阳之间失去平衡协调的简称。是指机体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阴阳两方面失去相对的协调与平衡,从而形成阴阳或偏盛,或偏衰,或阴不制阳,或阳不制阴,或阴阳互损,或阴阳相互格拒,或阴阳亡失等的病理状态。同时,阴阳失调又是脏腑、经络、气血、营卫等相互关系失去协调,以及表里出入、上下升降等气机失常的概括。[说明] 中医发病学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因此,不论外感六***、内伤七情、饮食劳伤等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都必须通过机体内部的阴阳失调才能形成疾病,所以,阴阳失调是机体各种生理性矛盾和关系遭到破坏的总概括,又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根据。阴阳在中医学中具有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内涵,而具体到阳气和阴精,除是构***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外,阴精、阳气两方面之间亦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对立又统一,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这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阳气的功能是温煦机体,卫外御邪,助养精神,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推动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阳气的正常,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关键,并起着主导作用。故《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精的功能,是内溉脏腑,外濡腠理,化生阳气,助长精神。阴精既是机体的组成成分,亦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在中医学的病机理论中,阴阳两方面的关系失去协调平衡,则又是对人体各种功能性和器质性病变的高度概括。阴阳失调的主要内容阴阳失调病机,甚为复杂,但其主要表现,不***阳的偏胜、阴阳的偏衰、阴阳的互损、阴阳的格拒,以及阴阳的亡失等几方面。[概括表] 阴阳偏胜阴阳的偏胜,主要可见于“邪气盛则实”的病机和病证。病邪侵袭人体,在性质上必从其类,即阳邪侵袭人体可形成机体阳偏胜;阴邪侵袭人体可形成机体阴偏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调经论》亦说:“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即指出阴阳偏胜的病理状态,其临床表现有寒热(或实寒,或实热)之特点。所谓“外热”或“内寒”,是指寒热征象反映于里,或反映于外而言,而非指病位的在表或在里。阴阳偏胜的病机,一般应是阴阳中的一方亢盛,而另一方不虚。但是,由于阴和阳是相互制约的,阳长则阴消,阴长则阳消。所以,阳偏胜必然会耗阴,从而导致阴液不足;阴偏胜也必然损阳,从而导致阳气虚损。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又是指出了阴阳偏胜病机发展的必然趋势或结果。阴阳偏胜包括阳盛、阴盛两方面。阴阳偏衰阴阳的偏衰,是指人体阴精或阳气亏虚所引起的病理变化,主要可见于“精气夺则虚”的病机和病证。由于阴精与阳气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互根互用及相互转化的关系,因而维持着相对的平衡状态,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导致阴或阳的某一方面物质减少或功能不足时,则必然不能制约对方而引起对方的相对亢盛,从而出现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的病理变化,表现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素问·调经论》)之病理反应。这就说明阴阳偏衰的病理状态,同样亦有寒热(虚寒、虚热)之特点,所谓“外寒”与“内热”之内外,亦是指寒热征象反映于里,反映于外而言。阴阳偏衰包括阳虚、阴虚两方面。阴阳互损阴阳互损,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到相当程度,病变发展影响及相对的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机。在阴虚的基础上,继而导致阳虚,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