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合肥市明教寺简介.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合肥市明教寺简介.doc

上传人:乘风破浪 2019/5/9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合肥市明教寺简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蚁合肥明教寺简介袁薇合肥明教寺坐落于中国安徽合肥市逍遥津公园旁,原名铁佛寺,又称点将台、明教台、曹操。该寺始建于南朝梁时,至隋末,寺院荒废。公元766—779在废墟中掘得铁佛一尊,庐州刺史裴绢上奏朝廷,准奏重建,定名为“明教院”。明代改称“明教寺”。后迭经兴废。至1853年,复毁于战火。光绪年间重建。1937年冬,寺院部分建筑被日军飞机炸毁。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有关部门多次拨款修缮。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明教寺历史悠久,建筑雄伟。在清代,居合肥城众寺之冠。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客堂、寮房等。蒂蒁明教寺是西庐寺的下院,属禅宗临济派,远代祖师谱已失无稽,通圆驻锡明教寺後,寺宇破残不堪,立愿重修旧观。他浪迹天涯,经过十多年的苦行募化,於光绪十一年(一八八六年)夙愿终偿。现存的大殿和後殿,仍保留原建筑风貌。在出土的石碑上载有教弩台和明教寺的史况,唐人吴资诗曰∶「曹公教弩台,今为比丘寺。东门小河桥,曾飞吴主骑。」这是对教弩台历史演变的写照。教弩台上有屋上井、听松阁诸名胜。屋上井在大殿左侧,以井口超出地面屋脊得名,原为魏军汲水用井。晋朝整修,井口石栏刻有「泰始四年殿中司马夏侯胜造」隶书十二字,为西元二六八年遗迹。在石栏沿口可见到二十三条被汲水纯磨成的深沟,堪为漫长岁月的见证。听松阁在台的东南隅,昔时这里松木成荫,松涛有声,寺僧建阁,取名「听松」,於是有「教弩松荫」之誉,被称为「庐阳八景」之一。阁上撰有楹联∶「教弩耸高台不为炎刘消劫难,听松来远客谁从古佛识真如。」登监其上,心旷神怡,令人不禁发怀古之幽情。据清嘉庆《县传城郭图》载∶「合肥城郭有寺院四十馀所,明教寺规模宏伟,为众寺之冠,明教寺为明朝院式建筑,山门朝南,从两侧拾级而上,循序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西侧有法堂、方丈室,後殿两翼为寮房、藏经楼及齐堂(原禅堂、客堂已由改建的客厅取代),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明教寺俗称“曹操点将台”,在市内淮河路东段北侧,距淝水、津水和逍遥津都不远。蚈史载,三国鼎立时期,魏主曹操四次到达合肥,临阵指挥,筑此高台教练强弩兵将,以御东吴水军,迄今为止已有1700多年历史。,面积3800平方米,呈正方形。台上有屋上井、听松阁两处古迹。屋上井以超过民房屋脊得名,为当时曹军将士饮水之源。听松阁史曹操“望敌情、运筹帷幄、纳凉休息”之所。周围松柏挺拔,浓荫蔽日。后被誉为庐阳八景之一的“教弩松荫”即此。蚆梁武帝时又在台上建有铁佛寺。唐大历年间又重修扩建,定名明教院,至明代改为明教寺。后毁于战火。现在的明教寺,耸立台上,雄伟壮观,乃清光绪十一年太平天国遗老袁宏谟云游募化,按原样重建而得。明教寺现为全国重点寺庙,由佛殿、藏经阁、西厢院三部分组成。殿分正殿和后殿,有佛像三十多尊。大雄宝殿飞檐翘角,风铃叮铛,殿脊高耸一巨大锡葫芦,银光闪耀,直刺云天,显示了我国佛教寺院威严庄重得建筑特色。寺内钟鼓齐鸣,梵音缭绕,充满了神奇得宗教色彩。膆膂蚀明教寺位于合肥寺消遥津公园边上的明教台上,相传此台曾是曹操的点将台。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肈明教寺初建于南朝梁武帝年间(502-549年),初名铁佛寺。唐代重修,定名“明教寺”。后历代屡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