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教育学类课程改革论文.docx

格式:docx   大小:23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育学类课程改革论文.docx

上传人:我是开始 2019/5/10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育学类课程改革论文.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解读1儿童为本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作为未来的教师要了解儿童、发现儿童、尊重儿童,儿童为本是以人为本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儿童为本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尊重儿童,保障每一个儿童的学****权,保障儿童的基本人权,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按照儿童的天性率性发展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按照教育的科学规律去实施教育。这是重组教师教育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 2实践取向旧的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存在着专业意识淡薄、忽视儿童价值、实践环节薄弱以及培养与实践脱节等问题[2]。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加强师范生职业基本技能训练。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教师工作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同时又是教师在复杂多变的实践情境中通过实践问题的解决和实践经验的反思,而形成自身的实践智慧、发展教学风格的过程。教育实践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此,教师教育课程应当重视个人经验,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把理论学****与实践反思结合起来。 3终身学****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这种说法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个活的水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不断地学****具有终身学****的意识,这样才能具有可持续发展性,源源不断地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科学知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教师工作是一种专业,是学****的专业,是终身学****的专业。学****的专业需要专业的学****当今的教师必须成为终身学****者。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策略1确立教-学-做-评一体化的教育学类课程教学指导思想20世纪初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开始确立起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教师教育课程一直是按照老三门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学法来培养教师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没有较大的突破。目前教师的培养逐渐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也正处于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时期。要真正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最终举措必将落实于教师教育的内核——课程的改革上。通过改革教师教育课程,培养专业化的教师,这是我国教师教育的主要任务。我国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走过了百年历程,无论是职前培养还是职后教育,始终存在学科学术本位与专业职业本位的争论。百年来,学科学术本位论课程设计始终处于优势状态,专业职业本位论课程设计始终处于学院派教育学者的构思之中,未能得到实施。大庆师范学院以教师教育课程中教育学类课程的重构为切入点,从教、学、做、评几个方面全方位地重新构建教师教育课程中教育学类课程体系,采取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探索培养具较强教育实践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懂得教育规律的、会讲课的中学教师,建立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课程教学模式。从教、学、做、评四者之间的关系看,做是整个教学的基础,是教学的源头。学生因为做而产生了学,由做演化出了教师的教。教和学是形式,教和学的效果如何,需要科学的评价体系呈现。评是结果。通过教学反思,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在做中验证教和学的有效性,教-学-做-评在整个教学中成为一个交互作用的整体,形成了教-学-做-评内在统一。 2整合教育资源,重构教-学-做-评一体化教育学类课程的内容体系《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是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将教师教育课程分为三大目标领域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确立了学前、小学、中学三级教师教育的六大学****领域。其中职前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