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编制规划的依据目的和意义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全乡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乡党委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十二五”规划是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承上启下、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五年。以工代赈是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的一项适合、特殊扶贫政策。以工代赈的建设,将彻底改变我乡的生产生活条件和落后的基础设施;大幅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乡域经济发展。因此编制好以工代赈建设规划和以工代赈项目入库是我乡搞好新时期以工代赈扶贫工作的一项基础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性和现实性意义。根据县计委《关于抓紧编制扶贫以工代赈件事儿“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精神和基本要求,结合全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二、  **乡基本情况1、乡情:位于县城中北部,驻地**村,距县城10公里,东邻北寨乡,南接箕城镇,西与太谷县接壤,北与社城镇毗连,太焦铁路,太长高速,太邢线穿乡而过,交通便利。全乡辖30个行政村,3298户,11700人。本乡由浊漳河东西两岸地区、新村沟和白北片区四块组成,总面积192平方公里,%,滩湾地、沟平地分布于浊漳河、武源河两岸。耕地面积29528亩,基本农田9140亩,,,,。,,。境内西高东低,平均海拔在1000—1500m之间。地质主要为积散层堆积物和土石丘陵,地层表面主要以砂壤土、河砂为主,境内无矿产资源,西部山区主要是天然灌木丛林,东部浊漳河两岸经多年开发已成为全乡粮食生产区。全乡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季集中,冬长寒冷、夏热干燥,年平均气温9—11℃以上,积温在3500—4000℃以上。℃。最低气温-℃。年降雨量400—600mm,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份,占全年降水的70%左右。属典型的农牧混合区。2、基本情况:全乡辖30个行政村,3298户,11700人,耕地面积29528亩,。2006年粮食产量720万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2521万元/年,农民人均收入1510元。我乡境内没有工业,以农牧业主,种植种类为玉米、谷子、马铃薯、大豆等;养殖以猪、牛、羊为主。其次全乡已发展蔬菜温室大棚200个、拱棚50个、明地蔬菜500亩,蔬菜产业已初具规模,取得了丰硕成果,每座大棚毛收入达到2万元。经过近几年的尝试,我乡的环境适合发展绿色无公害农林牧产业。(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思想解放不够。很多群众包括部分镇村干部对发展的危机意识认识不足,缺乏前瞻性、主动性;在发展方向上,短期效益考虑多,长远效益考虑少;在具体操作上,个人风险考虑较多,全局问题考虑较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影响了生产水平、市场意识和经营能力的进一步提高。2、发展资金不足。大部分农民刚解决温饱,没有资金进一步发展;而全乡经济总量偏小,整体实力不强主要靠争取上级项目扶贫资金。3、基础设施欠缺。全乡基本农田均为旱地,几乎没有水利灌溉设施,完全靠天吃饭。部分家畜靠河饮水。4、科技人员少,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不强。5、产业发展不优。农林牧产业发展配置不合理,种植结构尚需调优,规模尚需壮大,专业合作组织有待建立并完善。三、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全乡以工代赈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