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公车费用为零”,不妨解释一下.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公车费用为零”,不妨解释一下.doc

上传人:小枷 2019/5/11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公车费用为零”,不妨解释一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公车费用为零”,不妨解释一下-法律“公车费用为零”,不妨解释一下 “公车费用为零”,不妨解释一下王壵烽广东东莞市市本级2013年“三公”,其中共有市旅游局等11个部门的公务用车费为零。对此,不少市民发出疑问,“这是怎么做到的?这些单位难道一辆公务车也没有?”众所周知,公务用车费,并非仅指公车支出,而是指公务用车(包括公费乘出租车)的费用。仔细端详这11个公务用车费预算为零的部门,其中包括像城乡规划局、教育局等要勤跑基层的部门,如果其公务用车费真为零,那意味着,他们或是“足不出户”,或是乘车费用系自掏腰包。若是前者,公众难免质疑:难道东莞城乡规划都是在办公室里“拍脑瓜”想出来的?当地每年的教育检查、评审又都是怎么搞的?要打消公众对此的疑虑,有关部门须给出权威解释与翔实数据。“丑媳妇总得见公婆”,何况“公务用车费为零”看上去是个“靓媳妇”,更该见见公婆。否则,公众不免浮想联翩:“公务用车费为零”莫非是“账本成绩”,而实际费用已通过“其他支出”暗渡陈仓?毫无疑问,压缩公车支出,是好事,《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提出取消一般公务用车,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正是着眼于此。而东莞市多个部门“公务用车费为零”,——是公车支出体现在了交通补贴,而未列入公务用车费核算中,还是公务人员自掏腰包出行,当地政府应出来释疑。(摘自《新京报》)“干两天休一天”背后的问题乾羽在央视《焦点访淡》播出的《明年的假期怎么放》节目中,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蔡继明谈道:“我们一年365天,现在我们法定节假日11天,带薪休假平均10天,再加上104天的双休日,加在一起是125天,就是一年已经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休假了。等于是干2天就休1天。”这一抽象问题的概括隐藏了很多现实问题。首先,双休日算不算假日?在统计数字时,专家把104天的双休日也算在了假日之内。这当然是一种统计的方法,只是这种统计的方法不能全面反映公众的权利状况。因为,双休日相当于公休,是工作之后的休息,与放松性的休假不是一个概念。其次,纸面的规定能否如实兑现?虽然在统计数据上,我们的法定假日和带薪休假的假期总和是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但毕竟各个国家的发展阶段不一样,如果实事求是地看待假期的数量,并允许和接受双休日计算进假期,目前的休息时间还算令人满意。再次,人们的休假质量如何?以刚刚发布的春节假期为例,虽然春节假期还是7天,但公众最为期待的除夕却不放假,这对公众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在除夕这个最需要阖家团聚的时刻可能无法团聚,意味着除夕这一天的法定假日的种种待遇,比如过路免费将随之失去。(摘自《北京青年报》)心中装有群众笔下才有真情柳岸最近,笔者总是不经意间听人抱怨如今的书“不好看”,而这抱怨所产生的理由也总是相似的:那些作品离我们太远了。是啊,无论是图书,还是影视剧,说得浅白些,在宣教之外的一个重要功能便是给大众以娱乐。而什么样的作品才能讨得最广大群众的欢心?答案可能是多样的,唯有一点会达成共识——不会是那些高高在上、远离人间的作品。文艺作品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中所包含的群众意识。如今的文艺作品,只是在数量上值得一提,在质量上却是鱼龙混杂,甚至还有不少“豆腐渣工程”。何以会如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创作中缺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