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结构专业心得.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结构专业心得.doc

上传人:漫山花海 2019/5/11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结构专业心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一年一度放榜时,几多欢乐几多忧。2011年度的一注结构考试成绩已经开始陆续公布了,考过的没有一个不是兴高采烈的,没过的不免是垂头丧气,悲叹命运不公、运气不济。  本人是2010年考过一注的,当时感触良多,可惜生性懒惰加之对写东西有着一种莫名的抵触,所以没有及时总结,现在回头一看当时的感触已是渐行渐远,如果再不总结这段经历只怕会消失在无形之中。最近我注意到有的人已经开始为明年的考试而准备了,从他们的言谈中感到他们对备考的迷茫。终于决心写点什么一者为那段曾经的过去做志一者为备考的人提供些帮助希望有助于减少他们的迷茫增强迎接考试的信心。如果能对他们起到些许帮助,我想这就是这片文章最大的意义了。  我的复****经历了三个阶段:按时间分从2010年2月份到4月30日是第一阶段;从5月1日到6月27日是第二阶段;从7月1日到考试为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我是这样复****的:  首先参考朱丙寅老师的《规范应用图解》逐条逐句扣规范,把图解中的有助于考试和工作的内容整理到规范中去。 同时对条文的应用范围、参数的引用做出注,以提高翻规范的速度和采用参数的准确度。 在这一阶段我完成了常用的10本规范的逐条的整理。  此阶段的困惑:1、感觉对条文的理解有很多地方拿不准。特别希望能有一本这样的资料,就是针对每一条文给出相应的****题。            2、不知道周末班结束后如何保持学****状态和复****哪些资料。        第二阶段是这样度过的:  为了确保考试一举成功,我在2月份就开始留意施兰清老师的培训报名信息,最终报了施老师的周末培训班。  周末培训班是在北京交通大学礼堂举办的。上课时施老师在讲台上放ppt和课件的录音(施老师年岁已高,体力不允许他站在讲台上一点一点的亲口讲课,就这样,每周末两天,每天两晌,每晌4个小时施老师都亲自坐班,和我们一起上课一起休息,我们在上课时还免不了偷偷小眯一下,而施老师则是一直精力饱满。时间一长让我们大为感动!!),课间时就围着施老师问问题。晚上就在施老师联系好的教室里自****可惜人不多,冒汗)。  在这期间,主要是听老师讲课,记好笔记,按要求做****题(老师安排的是午饭后的两个小时是做题时间,我基本上没有按时完成过,并且准确率也不高。当然也有高手按时高效的完成,这样的人少)。然后利用余下的几天时间消化老师的讲课内容和****题(就是利用午休时间做的那两套题)。  此阶段的收获:      1、在第一阶段看规范时自己是孤立的看每本规范,施老师讲课时则是几本规范(尤其是混规、抗规、高规)综合在一起,既讲它们的相同之处,更讲它们的区别,常常令我恍然大悟。      2、学会了记笔记。一开始我总是力图将ppt中的内容全记下来,结果是既没有记全笔记又影响了听课和理解,后来我改变方式,只记题目的大概内容和解题思路,尤其是记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这样,两周后终于跟上了老师的进度。      3、第一阶段的困惑得到了解决,霍然发现施老师的《应试指南》就是我苦苦寻求的符合我要求的资料!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4、结识了几个能坚持学****的考友,像雨凡、海阳、在水一方、巍巍、尽情飞翔等。  周末班结束后就进入了第三阶段。  为了检测周末班的学****效果,在7月3日(周六)这天我按照正规考试的要求做了遍2009年的真题,晚上对答案,结果让我大跌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