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二十四节气之芒种.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二十四节气之芒种.doc

上传人:花开花落 2019/5/11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二十四节气之芒种.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二十四节气之芒种-历史论文二十四节气之芒种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都如夏天万物一样“芒种”生长有序,万有都在其中有自己的位置文|余世存诗人、思想家、学者、自由作家。曾任《战略与管理》执行主编。现为自由撰稿人。出版有《非常道》《老子传》《大民小国》等每年6月6日前后,太阳抵达黄经75度的位置,对北半球的大陆中国来说,是农忙的季节。太阳给予地球的能量,在此前后有一个奇妙的安排。到了6月,冬春作物可以收割,夏秋作物可以栽种了。这个节点,是农历的第九个节气。芒种本身是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此时大自然中的物候现象则是,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我们现代人对这三种物候已经失去了感觉,但在古人那里,螳螂、伯劳鸟、反舌鸟都有极为丰富的意义。在古希腊,人们不仅将螳螂视为先知,还称其为祷告虫,因螳螂前臂举起的样子像祈祷的少女,故如此命名。在中国,螳螂是勇士,又是无知无畏、目光短浅的象征,还是人们效法的榜样。螳臂挡车、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成语千百年来为中国人熟知。明末清初,胶东人王朗更是观察螳螂捕蝉之动静,取其神态,赋其阴阳,刚柔虚实之理,施以上下、左右、前后、进退之法,演古传十八家手法于一体而创螳螂拳法。对农民来说,螳螂是农业害虫的重要天敌。至于伯劳鸟也是重要的食虫鸟类,它有将捕捉到的虫类、小鸟的尸体插到荆棘、带刺铁丝上撕食的****惯,生性凶猛,对农林业有益,是一种留鸟。它俗称胡不拉,得名来自一个传说:在中国西周时代,贤臣尹吉甫误听人言,将自己的儿子伯奇杀死,伯奇的弟弟作诗悼之,尹吉甫极为后悔哀痛。有一天尹吉甫看见一只鸟在桑树上鸣叫不已,忽然心动认定那是儿子的化身,“伯奇劳乎?是吾子,栖吾舆;非吾子,飞勿居”。这只鸟就跟着尹吉甫回家了。汉语里还有“劳燕分飞”成语,即指伯劳鸟和燕子分别朝不同的方向飞去。当伯劳遇见了燕子,完成了身份的指认,伯劳匆匆东去,燕子急急西飞,瞬息的相遇无法改变飞行的姿态,相遇总是太晚,离别总是太疾。东飞的伯劳和西飞的燕子,合在一起构成了感伤的分离,成了不再聚首的象征。属于留鸟的伯劳的领地意识很强,燕子则是众所周知的候鸟,随着季节的变换而迁徙,它们的****性差异成了别离的代名词。反舌鸟能成为中国古人观察的物候,似乎是一件难以索解的事。反舌鸟又称百舌鸟、黑鸫、黑鸟、黑山雀等等,是南方人喜欢饲养的歌鸟,野生成鸟野性大,难驯熟,常因过度撞笼而死亡,故多掏取幼鸟人工喂养,可见反舌鸟的纯洁无辜。在美国文化中,反舌鸟也是亲切友好善良的象征。哈珀·李写于1960年的处女作《杀死一只反舌鸟》是一部出版即长销不衰的经典,遗憾的是,此书长期被误译为“杀死一只知更鸟”。作者的书名来自于书中的父亲给孩子们的忠告:“记住,杀死反舌鸟是一种罪过。”有过农业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麦芒稻芒的意味,如芒在背,极度不安。大汗淋漓里还受芒刺之苦,实在是一种不幸的经验,但这是农民的生活,一种宿命;我们今天看待这一农民的生存体验,或者可说苦难是人生的必由之路,我们唯一需要记取的,是能否配得上所受的这些苦难。芒种节气也催生了一种农民身份——麦客,即流动的替别人割麦子的人。每到麦收季节,“麦客”们便走出家门,开始他们的“赶场”生活。因产麦区成熟差异性,麦客们一般由北向南,由南返北,像候鸟一样迁徙游走,一路收一路走,等麦客走到自家门前,自家的麦子也熟了;早熟区的农民等自家收割完后便前往相对晚熟区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