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同市: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整体提升教育质量水平-教师教育论文大同市: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整体提升教育质量水平 大同市教育局为有效提升教育质量与水平,近年来,大同市教育工作按照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要求,结合大同教育的实际情况,于2011年5月编制了《大同市“十二五”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3年至2015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百校兴教”工程,使我市教育事业进入了更快更好的发展时期。一、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我市在实施《山西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中,努力扩大学前教育资源。2011年至2014年新(改、扩)建标准化公办幼儿园56所、村级幼儿园67所,利用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89所,农村增设附属幼儿园205所。目前,已有11所幼儿园移交市(区)投入使用。2013-2014年,全市选择了54所基础条件好、辐射面广、示范性强的幼儿园,,开展了示范园创建活动。依照《大同市民办幼儿园清理整顿工作实施意见》,我市对民办幼儿园进行全面排查、积极帮扶、加强指导、限期整改、逐步规范,确保民办幼儿园的合法性和办园质量。对确实不具备办园条件的幼儿园,通过联合执法予以取缔。鼓励已取得办园许可证的幼儿园申报大同市标准化幼儿园建设的等级评估。积极引导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合理的普惠性服务。各级政府拟定了相关优惠政策,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确保民办幼儿园在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近年来,我市认真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按时按要求接受义务教育。同时,我市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横向集团和纵向联盟办学体制改革。截至2014年,在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组建了11个教育集团,共整合了15所薄弱学校。我们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出发点,出台了《大同市关于开展城乡学校联盟办学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在全市形成市、县两级百校联盟办学格局,共涉及中小学校177所。每个联盟校以三年为一个联盟周期,确保“结盟校”一年入轨道、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针对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市教育局通过五年改造计划的逐步实施和县镇、农村寄宿制学校扩容和改造建设,使项目县(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目前,已有8个县(区)通过了省级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验收,大同县、浑源县、天镇县的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已完成市、县(区)两级验收,2015年完成省级验收。三、坚持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化近五年,我市积极研究探索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措施,逐年扩大招收普通高中定向生的学校范围和比例。同时,全市各普通高中学校积极探索高中特色教育的路子,促进了全市高中学校从单一办学模式走向多样化发展。一是继续开展新型综合高中、特色高中试验,在政策支持、课程改革策略、特色发展方向和优化社会环境等专题上深入研究,推动高中阶段教育的多样化发展。针对学校集聚的学生群体特点和学校教育传统,加强对课程多样化和特色学科的研究,探索学校多样化发展的新途径。二是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为重点,自主探索学校特色发展新方向,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三是建立普通高中与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办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