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常用词二.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常用词二.doc

上传人:水中望月 2019/5/11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常用词二.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蚂常用词(二)62字蒁辞谢责让争使令属托往来去,从违即就趋赴战击引却冯据约解释具给计谋会习疾病饿厌衰崩匮困侈靡寡少微强固再三帝后王侯子息宗庙诗书礼乐一、各常用词主要义项简说袇61.【辞】‘‘辞’’的含义分为两类:①以“不受也,,为核心,引申为推辞、告辞、躲避(如“不辞劳苦”)。②以“说也‘辩解、解说)’’为核心,引申为言辞、文辞、讼辞、口供、口实、借口,还引申为一种文体,如“楚辞”。螄62.【谢】本义为“辞去电”,段玉裁云:“引申为几去之称,又为衰退之称。”常用的引申义为道歉、感谢、告诉(如《孔雀东南飞》:“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凋谢(如范缜《神灭论》:“形谢则神灭。”),等等。莂63.【责】音ze,本义为“求也”,即“要求”,《左传。桓公十三年》.“宋多责赂于郑。”引申为对人对己道德上的要求(如“求全责备’’)、用言语批评别人、责任。“责”又是“债”的古字,者zhai。薃64.【让】本义为相责让,即以言辞责备,《左传·僖公五年》:“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引申为退让、谦让、把权益职位让给别人(如“禅让”)、避让等。艿65·【争】本义为“引也”,段玉裁云:‘‘凡言争者,皆谓引之使归于己。”即争夺、争斗,引申为竞争(《左传·成公三年》:“晋未可与争。”)、争辩。“争’’又是“诤’’的古字,义为规劝、劝谏,如“争臣”、“争友”。膄66.【使】本义为“令也”,即发出号令、命令、派遣,引申为让、致使(如《左传。隐公元年》:“无陡滋蔓。”)、受命出使(《》:“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奉使命的使臣等,词义虚化后成为连词,义为假使(《》:“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已。”)。膃67.【令】本义为“发号也”,段玉裁云:“发其号呼以使人也,是曰令。……引申为律令、为时令。”“令”的其他引申义为命令(名词)、使、让、宫名、文体名(如诏令)等;虚化为连词,表假使、假令之义(《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就令”则表假设让步、即使、纵使、即便,如胡铨《上高宗封事》:“就令敌决可和,尽如(王)伦议,天下后世谓陛下何如主也?”“令”还假借为“灵”,表示美、善(如“令闻令望”),并作敬辞(如“令尊”、“今郎”)。莀68.【属】本义为“连也”·即连接、连续,音zhu,引申为跟随;又引申为隶属、种类,音shu,义为“嘱”之古字,音zhu,表嘱托、叮嘱之义。莇69.【托】本义为“寄也”,即寄托,《史记’太史公自序》:“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引申为委托、托付(如《》:“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假托、借故推托(如《晏子春秋·内篇问上》:“厚藉敛而托之为民。”)。袇70,【往】本义为“之也”,即到某处去,与“来”相对。引申为时间上的“过去”、“从前”,如《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袃71.【来】本义为小麦,其他含义均为假借义。主要义项:来(与“往,,相对)、使到来(《论语·季氏》:“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将来。也用作句末语气词,如《孟子·离娄上》:“盍归乎来!,,莁72.【去】本义为离开,与“就”、“留”相对。引申为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动词,如《盂子·离娄下》:“地之相去也干有馀里。”又引申为除掉、去掉,如《》:“去兵。,,螀73·【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