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追寻小昆山的远古.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追寻小昆山的远古.doc

上传人:一花一叶 2019/5/12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追寻小昆山的远古.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追寻小昆山的远古“夕阳”(一)写完《悲壮的“神童”夏完淳》一文后,,去看看小昆山上的夕阳,让这美丽的夕阳熨贴一下自己一时难以平静的心绪。多少年来,我一直喜爱看故乡的夕阳,真可谓是情有独钟。在我的眼里,在我的心里,也许是故乡的夕阳的意境很不一般,也许是故乡的夕阳格外美丽,因为故乡的夕阳是由中国文化大师苏东坡点缀过的,渲染过的。年复一年,几度夕阳,就是这不一样的绚红夕阳始终留在了小昆山,映在晋朝文学家、书法家陆机、陆云的读书台上。正因为“夕阳在山”这千古名句留在了小昆山上,才使故乡的夕阳永远通红通红,成了小昆山美好景象的辉映。今天我上小昆山,就是要去追寻那远古的“夕阳”。这个秋阳燥热的傍晚,我拥着一阵阵秋风,迎着红红的夕阳,独个儿走上小昆山。这时的夕阳诱惑地向我微笑着,我望着满山坡上茂盛的树林、孤傲的花朵,欣赏着昆虫们齐声合唱的热闹歌曲,我疲惫的心显得舒舒畅畅。我俯下身去,用手轻轻抚摸着路旁拂动着的树叶、草尖,和饱满的山果,心里充溢着甜美和喜爱。上山的一路上,那特有的一股又一股的芳香,从我的身边飘走,带着它们的喜悦,沿着长长的梦想一直走向远方。    在小昆山上看夕阳,只要注目向西遥望,那泛红的天空映照在宽广无垠的原野上------红绿相间、红黄相衬的天地,时而稻浪滚滚,时而绿涛荡漾,一片闪烁、璀璨、绚丽的景象。这样的景象美不胜收,让人惊叹!这时,我情不自禁地拿出照相机,按动快门,想以此留住这美丽的永恒。我踩着夕阳的余辉,漫步在山上,赏心悦目,遐想万千……这一季流年里,是谁在守候夕阳?是谁在夕阳下,留下了那重重的一笔?使小昆山的夕阳千古流传。这一季流年里,苏东坡在为谁点缀那美丽的夕阳?当我站在21世纪的小昆山上,遥望那远古世纪的现代文化之路,感到了一丝历史的苍凉,亦触摸到了逝去的旧文化美学的哀婉之情。在这里,我总在寻觅着那浸润的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最后一抹古典的夕阳,照耀在寺庙旁的那读书台上,此时,仿佛有二个年轻人浮现在这读书台上,浮现在苏东坡的面前,那就是晋朝的文学家、书法家陆机、陆云。他们面对一台书本,二人对坐,海阔天空,江山社稷,一缕缕秋风吹上了苏东坡的心头-----人与自然的景象都沉浸在了无红尘烦恼的古意之中。我在此沉思着......这不是小昆山上二代大文豪和山水画合壁的意境所在吗?(二)那么,这位宋朝的文化大师苏东坡到过许多地方,有大山名川,景色清幽,有不少地方远比小昆山美丽,为什么要远途跋涉偏偏要来到这个如此僻远的小昆山呢?这里究竟有什么,能使他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呢?他为什么能把如此深厚的文化意味和人生意味投注给小昆山呢?小小一个小昆山为什么能够成为这样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大师的人生中,留有一个十分短暂的人生驿站呢?我带着一个个问号走着,带着一个个疑问追寻着......我在试想,这里一定会有决定于苏东坡来小昆山的原因和意味。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他的特殊地位。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为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