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试论“红色影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摘要】当今红色影视作品中很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以及大学生审美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有很强的教育作用。“红色影视”融入德育工作之中,与思想政治教育相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关键词】红色影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红色经典”影视作品是民族记忆与民族文化的独特载体,国家意志、民族精神、社会规范蕴含其中,红色基调表达出了中共在不同时期的政治理想、爱国情怀、价值观念和道德诉求,在弘扬主旋律上是一种具有较强的隐性教育功能的艺术形式。同时,作为特殊的精神文化,红色影视作品所体现出比如民族精神、集体主义观念、爱国主义信念等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很强的内在统一性,它所传递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具有高度统一性,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红色影视”的含义
“红色影视”主要是指以革命系列活动为主要选材、以革命言语为主要呈现形式从而创作的影视作品。从广义上说,“红色影视”是指所有反映共产党人、爱国进步人士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浴血奋战,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付出的辛劳的相关影视作品。狭义上说,“红色影视”
就有一个时间上的限制了,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段时间内的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之先进事迹。红色文化作品的改编是近年来文艺界出现的一个火热的现象。从电影作品来看,《红高粱》、《紫日》、《我的长征》、《高山下的花环》等佳作时有出现。电视剧则有《毛泽东》、《延安颂》,《日出东方》则是反映中共建党前后历史风云,而林海雪原》、《亮剑》、《狼毒花》和《潜伏》则反映革命党人英雄气魄。
二、“红色影视”能够产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理论依据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有一种特殊形式称之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能够发挥很强的作用。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社会实践高度融合是他的作用模式,能够潜移默化地对教育对象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由此,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红色影视”能够产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二)传播学中的培养理论
红色影视有别于传统的正能量教育,它不是说教,不是灌输,而是将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材料穿插于精彩的动态图像中,通过角色人物形象与心理传递出来,所以人们在观看这类饮食作品之时便会主动接受到这些信息,继而明确自己的价值以及价值取向。“红色影视”能够产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影视这种多媒体特有的动态影响力,“培养理论”阐述的是大众传媒对个体的影响力。由此,“培养理论”也是分析红色影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发挥良好的解读与说明。
(三)心理学中的情境认知理论
“认知心理学情境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与学习具有情境性本质。”就是主要强调情境对于个体塑造的重要性,它不单单指物质环境,还有更加重要的是由物质环境和文化所形成的一种情境氛围,形成原因具体包括社会心理、社会舆论、社会思潮等。基于这个作用模式,情境认知理论被广泛地用于教育学的分析领域,从红色影视分析,之所以它们能够产生作用,其很大的原因就是情境的营造,所以情境认知的相关理论是“红色影视”能够产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