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古诗鉴赏(情感)-课件(ppt·精选).ppt

格式:ppt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诗鉴赏(情感)-课件(ppt·精选).ppt

上传人:aidoc1 2015/11/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诗鉴赏(情感)-课件(ppt·精选).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二环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情感
高考诗歌鉴赏复****2
前言
文学作品是生活的反映,无论什么体裁的作品都离不开这样一条思路——
什么时代,在什么境况下,什么人物,带着怎样的情绪和愿望,说了些什么,做了一些什么,有个什么结果。
就诗歌特别是唐、宋近体诗词(考题选材)而言,诗歌所反映的就是这两个朝代背景下,诗人自己带着一定的情绪和愿望,回顾或审视自己的经历,或写景、或咏物、或览古、或叙事、或言理,以抒发某种情感、表达某种观点和态度。
从全国看,主客观题结合:
1、考查对情感的分析概括能力
2、考查对前人观点的评价能力,
3、考查同类作品比较分析和评价能力
我们还是从分析我市典题入手:
(因形象部分有情景一题,单考情感的题较少)
(05),然后回答问题。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问】(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1、揣词语:悠悠,远、指向东望,江水东去远无尽头而不可回,喻国家衰亡不可挽救。
2、译句子:如此平实的句子可不译。
3、拟答案:结合背景和内容思考。
“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伤国运。 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之情,侧重怀古,感人生。
(09),按要求作答。(6分)
严郑公宅同咏竹唐·杜甫
【问】(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1、揣词语:但,只要。令,使。剪伐,剪削砍伐,喻指严酷地管束、压制,违背生物天性,使扭曲,受摧残。拂云长(cháng),长到能拂云那么高。
2、译句子:只要不无情地剪削砍伐(对它关爱呵护),就会看见它长到能拂云那么高。
3、拟答案:揭示寓意,不求一致,但求合理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按要求作答。(6分)
峡口送友人送蜀客 来时万里同为客, 莫怪送君行较远, 今日翻成送故人。自缘身是忆归人。
【问】(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1、揣词语:同为客,同是客作他乡的人。翻,变。故人,老朋友。莫怪,不要奇怪。行较远,走了较远的路程。自缘,自然是由于。身,自己。忆,回忆、这里是思念的意思。归人,回归故乡的人。
2、译句子:不远万里来到这里时同是客作他乡的人,今天我却变成了送归老朋友的人。不要奇怪送君这么远还不肯回,自是由于我也是个思归的人啊。
3、拟答案:稍有悟性便能从丄两环节中悟出。
答案:两诗还表达了思念故乡的共同情感。
题干形状:
简析……与……表达的不同情感。(两诗两句)
请你谈谈对……一联寓意的理解。(一诗一联)
两首诗在抒发……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不同)的情感?(两诗整体)
其他省市: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一句)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共同意象)
……《……》认为此诗“……,……”。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印证性理解分析)
答题规范:(依然:揣词语、译句子、拟答案)
问两句分别说,问一联直接说,问全诗对应说
了解常见的古诗题材,熟记常见主题
1、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
常见主题:离情别恨,深情厚谊,激励劝勉。
2、爱情诗(《雨霖铃》、《鹊桥仙》)
常见主题:绵绵相思,离情别恨。
3、哲理诗(《题西林壁》、《观书有感》)
表现要点:宋诗较常见,从现象到本质,反映一定的人生哲理。
4、边塞诗(《出塞》、《凉州词》)
常见主题: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
5、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过故人庄》)
常见主题:宁静、闲适、恬淡、农家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等。
6、行旅诗(游子)(《邯郸冬至夜思家》)
常见主题:旅途艰辛,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
7、咏史诗(怀古诗)(《念奴娇》)
常见主题:借古讽(谕、伤)今,盛衰无常,物是人非,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等。
8、咏物诗(《卜算子咏梅》)
表现要点:托物言志,以中心物象的本质特征,寄寓诗人的情怀。
9、其他题材——
游仙诗、闺(宫)怨诗、爱国诗、政治讽喻诗、题画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