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瑞金冯侯庙会.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瑞金冯侯庙会.doc

上传人:一花一叶 2019/5/13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瑞金冯侯庙会.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唐僖宗乾符至广明年间(公元878-880),瑞金县象湖镇冯屋岗人冯祥兴、冯社祯、冯祥兆兄弟三人,勤王有功,死得壮烈。宋代绍兴年间,宋高宗褒奖其“皆英勇尚节义”,封冯祥兴为明应候,仲弟冯祥祯为顺应候,季弟冯祥兆为嘉应候,并赐建庙立祠纪念。最早建立的冯候庙在冯祥兴牺牲地城南罗溪村,到元代正年间才迁入城内。此后县民又陆续建了三座冯候庙,一处在北门街,一处在城外小舟坊,一处在城东三十里的壬田圩上,可见居民对冯候崇敬之盛。本节叙述的冯候庙,座落在北门街与竹头下巷的结合部,坐东朝西,于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为邑人刘芳孝等倡众所建(据清道光《瑞金县志、祠庙志》)。“庙为正殿五楹,后为寝室,前为参亭,栋宇雄伟,规模宏敞”。大殿正中为冯祥兴坐像,左为冯祥祯坐像,右为冯祥兆坐像。三尊塑像均为木质,,神采奕奕,气宇轩昂。两侧廊柱上有一副楹联写道: 冯候英勇护国人人敬仰, 福主灵威佑民户户同钦。大门外还有一副楹联, 罗溪桥上英灵显, 冯屋岗前浩气存。点明冯候三兄弟为冯屋岗人,他们牺牲的地点在城南罗溪桥一带。解放后此庙被废。一度有关部门曾在此办过福利工厂,近年被拆毁。冯候庙会的行会日期是每年农历九月十二日。大致分为二个阶段进行。行会前几天为筹备阶段,九月十二日只行会一天。在筹备阶段,也是由三姓中各推选出来的执事人员,在会首领导下,前往清扫庙宇和作好行会的各种准备工作。九月十一日晚,当届会首以及执事人员要在庙里举行冯候下座仪式。按照择定的吉期,点燃香烛,燃放鞭炮,吹奏鼓乐,执事人员当场献牲,宰三只大雄鸡,将鸡血洒在事先铺垫在神像前的草纸(称钱纸)上。在每座神像前陈设猪肉一份,鸡一只,鱼一条(称三牲),茶一杯,酒一杯,糕点三份,水果三份。陈设齐备以后,当届会首以及全体执事人员向神像行三跪九叩大礼。礼毕,每尊菩萨由四人抬起,离座,抬到大厅内特制的披有虎皮的三张大木椅上。这时三个执事人员各端一个铜制脸盆,先给菩萨洗脸、抹身,然后脱去平时穿着的红布衣袍,换上红底绣花、金丝滚边的新袍挂,燃放鞭炮,吹奏鼓乐,“冯候下座”仪式到此结束。九月十二日为冯候庙会的行会期。这一天早晨由执事人员把三尊菩萨抬到城北,离庙约1公里的冯候家乡——冯屋岗,接受当地居民杀鸡杀鸭“血祭”。大约在午饭前抬回大庙,准备午后游行。冯候庙会游行的方式十分奇特,其热烈隆重的场面不亚于真君庙会。因冯候当过将军,因此游行中有三次抓旗的猛烈的冲刺活动,表示“斩关夺将”,俗称“发轿”。冯候坐在特制的大木椅上,由八个人抬,六个人扶,椅背上还要站一个人抱定菩萨,免得在“发轿”时倒下。大轿椅前面还有两人一手托着轿扛,空出一手准备抓前面擎旗狂跑人的旗尾。三面大旗的颜色为红、黄、黑,旗高约3米,长约5米,周边镶有不同颜色的牙边,均为绸布质布料制成。擎旗人多数是自报,也有众人推选的身强力壮的中年男子。“发轿”的时候,擎旗人要在约定的时间、地段先向冯候左、右、左连招三下旗尾,然后举起旗子在前面猛跑,后面抬菩萨的十几个人待擎旗人最后一招旗,发一声大喊“嗨!”抬着菩萨猛烈追赶。如果在约定的地段内,被菩萨前面两个专****抓旗的任何一人抓住了旗尾,擎旗人在游行后要买三挂鞭炮和香烛到大庙跪在菩萨面前“谢罪”。如果连续三次均未被抓到,则被视为擎旗英雄,记录在卷,光前裕后。游行出发时间为午时三刻。游行队伍前面是12名手持鸡毛帚的执事。因游行有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