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2
文档名称:

政府规制经济学.ppt

格式:ppt   页数:9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政府规制经济学.ppt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10/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政府规制经济学.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政府规制经济学
主讲教师:谢地
谢地2003年1月于上海朱家角镇
1. 政府规制概论
规制(Regulation)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现某种公共政策目标,对微观经济主体进行的规范与制约,主要通过规制部门对特定产业和微观经济活动主体进入、退出、价格、投资及涉及环境、安全、生命、健康等行为进行的监督与管理(监管)来实现。政府规制是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
Regulation,是一个英语词汇。我国学者把它翻译为管制,或参照日本语的翻译方法,译为规制。在中国语中,管制有强制、统制的语义,与Regulation政策作为政府对微观经济主体进行规范和制约措施的含义有一定的距离,而日本语“规制”译法似乎更接近英文原来的词义。故本书使用规制的译法。相应地,把Deregulation翻译为规制放松或规制缓和。参见谢地:《从规制到规制放松:西方国家微观经济干预政策走势与我国公共经济政策的选择》,《当代经济已经》1998年第2期。
政府规制与规制经济学理论研究
A 政府规制的产生
政府规制的产生是市场经济演进的结果。
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管得最少的政府一度被认为是最好的政府,政府甘当“守夜人”,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不仅很少干预微观经济活动,而且在宏观层面,也鲜有调控总量和结构的政策出笼。
但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不是万能的,存在一系列的功能缺陷和不足。比如:
从微观经济运行看,在竞争的过程中,竞争引起的生产、资本集中会自发导致垄断的出现,损害资源配置效率;
某些行业的经济技术特点造成一家企业满足全部市场需求的自然垄断状况,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在许多竞争十分激烈的行业,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广泛存在,某些微观经济主体在利益的驱使下,经常做出有损社会和公众利益的行径,如环境污染、假冒伪劣等等,会严重损害社会经济的有序进行,威胁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殃及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这使得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逐渐不再迷信市场机制可以引导微观经济主体自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使微观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自动实现和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市场乌托邦”。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微观经济主体的有意识干预始于19世纪中、后期,尤以发端于19世纪末的反垄断政策最为明显。1929-1933年的大危机以后,政府经济干预不仅强化了对微观经济主体的规制,而且逐步指向宏观,形成系统的宏观调控政策。所以,一般而言,在政府经济干预政策体系中,微观规制政策早于宏观调控政策。
B 政府规制的类型
依据微观经济干预政策性质的不同,可以把政府规制区分为经济性规制与社会性规制。
经济性规制是指在自然垄断和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信息偏在)的领域,为了防止资源配置低效和确保公民的使用权利,政府规制机构运用法律手段,通过许可和认可的方式,对企业的进入、退出及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产量、质量等进行规范和限制。
社会性规制是以确保居民生命健康安全、防止公害和保护环境为目的所进行的规制,是主要针对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外部性的调节政策。社会性规制主要通过设立相应标准、发放许可证、收取各种费用等方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