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浅谈阿拉伯语中外来语转写与标符问题.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浅谈阿拉伯语中外来语转写与标符问题.docx

上传人:漫山花海 2019/5/15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阿拉伯语中外来语转写与标符问题.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阿拉伯语中外来语转写与标符问题金政霏随着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不断频繁,世界上每一种语言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大量外来语的涌入,这些“舶来品”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借入方语言的词汇,但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玷污了借入方语言的纯洁性。这种玷污是多方面的,既表现为语音上的不和谐,还表现为转写上的不规范,亦表现为对本族语构词法不可小视的干扰。作为一名外语专业的学生,长期对各种语言的关注让我产生了一定的语言敏感性,进而对于外来词现象也给予了很高的重视。对于语言中的外来词,很多人其实是不关注的。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大多数人对于外来词——尤其是地名、人名、商标名——仅仅采取跳过忽略或者仅仅知其意而不知其形的态度,这样是远远不够的。殊不知,一种语言中的词汇在另一种语言中的转写,其实对于研究这两种语言语音、构词法等很多方面都是有很强借鉴作用的。比如,“北京”一词,英语写做“Beijing”,法语写做“Pékin(现在亦可拼做“Beijing”)”,为什么对于汉语音节“bei”,英语选择了b去转写,而法语则选择了p?到底谁对谁错?很多人由于受汉语拼音的影响,认为英语转写是最为规范的,而法语写法是不规范的。其实恰恰相反,法语把汉语拼音中的b转写成p其实是最大程度贴近汉语原始发音的,但是英语这么写也是对的,或说是无奈之举。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汉语中的p的确等同与英语中的p,比如汉字“盆”和英语“钢笔”一词“pen”其实辅音p是一致的;但是汉语中的b却不等同与英语中的b,即“不”字和“book”一词的词首辅音发音是不一样的。如果用语音学术语来说,汉语中的b是一个不送气清辅音,而英语中的b却是个浊辅音。通俗来讲,英语中的b相比较汉语中的b其实发音更费劲些。这个差别看起来不大,但从语音学角度分析就是差别大得不可容忍的。这一问题,“得天独厚”的法语却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地解决了。大家知道,法语是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它和同一语族的其他诸如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罗曼什语一样,把所有的清辅音都是以不送气的方式读出,这样就解释了为什么“Italia”会被译成“意大利”而不是“意踏利”、“España”会被译成“西班牙”而不是“西潘牙”。所以,法语中的p音就珠联璧合地同汉语中的b音对应起来了。但是有得就有失,法语等罗曼语在转写汉语、英语中的送气清辅音时就会显得相当苍白无力。顺便说一句,英语中其实也是有不送气清辅音的,所谓单词“sky”一词中的k其实就等同于不送气清辅音。此外,美式发音中的“itis”连读时t也是发的不送气清辅音。但是,鉴于英语的发音规律,是不可能以此为样本转写汉语中的b、g、d等音的。以上长篇累牍地叙述外来词的语言学作用无非是为了告诉大家外来词其实对于比较语言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的。而本人是阿拉伯语专业学生,自然要把重点放在阿拉伯语词汇外来语现象上。我想谈的重点是阿拉伯语中外来语的转写规范性和其标符——尤其是具有语法地位的“尾符”——中一系列的问题。由于本人为大二年级,本文所写内容仅仅建立在自己有限的资料和互联网上,缺乏在这方面与阿拉伯语专家学者交流的机会,所以不免会犯“格物致知”的唯心主义错误。自从大一刚接触阿拉伯语,我就关注到了阿拉伯语中外来语转写的现象。由于阿拉伯采用的是一种与汉字、拉丁字母、西里尔字母、希腊字母等等迥然不同的文字体系,所以在转写外来语方面如果不加以规范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