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穿针引线,以德育人.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穿针引线,以德育人.doc

上传人:雾里看花 2019/5/15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穿针引线,以德育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穿针引线,以德育人——浅谈德育实效性评价李广宏德育工作始终是学校教育与管理、班主任工作与实践的主线和核心。如何在日常教学与教育工作中穿针引线,是目前德育有结果有实效的关键所在。而古往今来,德为人之本,“以德育人”是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将近两年的班主任工作,让在教育工作中身为新人的我有了颇多感受和思考。经验谈不上,体会一箩筐。以下我就“德育实效性评价”这一课题谈谈我的感想。“以德育人”不是新世纪才有的观点。在毛泽东时代,就有“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提法,其中“德”放在首位。但新课改以来,我们,包括教育者、研究者,对“以德育人”都越来越感到困惑,德育工作越普及,学生的德育越走下坡,德育实效受到了越来越沉重的质疑。是我们的德育出现了问题,还是我们的学生出现了问题?笔者认为,是我们穿针引线的功夫出了问题。问题一:教育的指导思想上重智轻德,忽视德育的重要性。受“应该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工作中乃至整个社会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着严重的重智育、轾德育的现象,德育工作成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软指标,“出事有德育、无事无德育”的现象非常盛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社会对学校的评价考核,无一不打上“惟智”的烙印,一个学生成绩优秀了,就一好百好,就是人们心目中的佼佼者,就是父母的骄傲、家庭的希望和未来;一所学校的升学率名列前茅,就一俊遮百丑,就是社会上趋之若鹜的名校,就是政府及主管部门眼中的好学校,这样的评价考核标准,迫使学校和教师在指导思想上存在着严重的偏差,造成了当前学校工作中重智轻德现象的泛滥。问题二:德育目标和内容上过于理想空洞,赶不上时代的需要。当前的德育目标和内容往往对当代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和接受水平,以及当前社会转型期全体公民实际的思想觉悟现状和道德水平、文化素质等实际情况考虑不全不准,以过于理想的人格标准作为德育的目标,传统的“假、大、空”的抽象的口号式的那一套德育内容过多,把理想与现实割裂开来,缺乏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使当今的德育工作遇到鲜活的生命个体时往往显得苍白无力,难以取得实效。问题三:德育方法过于单一,忽视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传统的德育工作在方法上往往忽视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很少考虑他们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把他们当作是消极接受道德说教的主体。没有自主和独立思想的教育对象,因而无法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问题四:德育评价模式简单粗糙,重“智”轻“德”。多年来,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惯于用应试教育的那一套模式来评定学生的思想品德,整个教育系统内普遍缺乏对学生品德、对学校德育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机制和标准,往往象前面所述,用智育代替德育的评价,许多学校把学生的品德评定归在机械单调的德育知识考核和千篇一律的操行鉴定上,因此,德育的效果可想而知难如人意。而要摆脱德育教育的这种苍白和无奈,让它重焕生机,笔者结合自身工作体会,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尊重学生的需要,加强德育的针对性。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惯于抓规范、抓制度、抓养成教育,过分强调道德的外塑性:或者强调学生通过机械对照、模仿,矫正外塑行为;或者强调利用表扬、批评、惩罚等手段来强化规范行为。然而我们多次发现,一旦脱离了制度、规范的约束,循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