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计算器教学反思 (最新版).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计算器教学反思 (最新版).doc

上传人:ielbcztwz24384 2015/11/1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计算器教学反思 (最新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计算器教学反思
计算器教学反思
篇一:计算器 3月日,我出示了学校的教学研讨课《计算器》。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对计算方式的认识的扩展,也是第三学段使用计算器计算的基础。学生虽然在生活中接触计算器的机会比较多,但系统的认识计算器还是第一次。所以教学时我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系统认识计算器,提高操作水平。教学过程的设计我完全按照我们学校小组合作学****基本模式:自主先学—合作交流—小组展示-质疑点拨-达标测试—归纳提升的环节来设计的。通过课前调查,我发现学生对怎样使用+、-、GT键非常感兴趣,于是在计算5864-(18+519)时,我向学生渗透了如何使用+键。先在计算器上输入18+519=1957,这时按下+键(把这个数值放在存储器中),再输入5怎样864-,这时按下R键(调出存储器数值),就得出正确答案3907了。为了研究怎样使用+、-、GT键,我还费了好大功夫,自己深深体会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作为一名老师,真的需要不断学****才能为好人师。学生们被我这一招佩服的五体投地,连听课老师也觉得很意外,因为很多老师也对+、-、GT键不熟悉。这算是这节的一个亮点吧。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 1、当学生的回答在我的教学预设之外时,我还不能灵活处理,今后应继续提高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 2、当学生的表现没有符合我的教学思路时,我有些沉不住气,总想牵着学生鼻子走,今后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的交流和研讨,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老师一定要耐心。篇二:计算器教学反思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转载请保留出处。“创设情境”是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有利于学生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个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个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敢问。根据低年级学生都对小动物比较喜欢的特点,我为本课设计了一条贯穿始终的情感线:帮小猴找规律引出的一系列问题。用这条情感线来支撑知识线和能力线,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二、充分利用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本教学设计教学层次清晰,注意合理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采取层层推进的办法。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规律三、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合作探究、交流。小学数学课堂是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在本课中,既考虑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又考虑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几节课下来,感觉到大多数时间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能够积极投入到学****和探究中来。总之,在这三节课的教学中,努力体现《标准》的新理念,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化思维,注重合作学****相互交流、启发,面向全体,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发展。篇三:计算器教学反思孩子们对于计算器应该不陌生,如果简单的教他们如何输入数据,如何计算出结果,好像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可能好多孩子不感兴趣。巧的是,前几天买了华应龙老师的专着《我这样教数学》,其中就有一个关于计算器的教学实录,正好借用一下吧。仔细研读华老师的教学设计,发现名师真是了不起啊!能够把这样的知识让孩子们学****兴趣盎然,太佩服了! 今天我也带着华老师的教学设计上了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