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走 进 学 生 的 心 灵.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走 进 学 生 的 心 灵.doc

上传人:漫山花海 2019/5/16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走 进 学 生 的 心 灵.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走进学生的心灵——认知偏差心理个案分析滨江小学赵伟红常听到越来越多的老师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学生是怎么了,越来越难教!”家长也不时抱怨:“现在的孩子真不好管教!一点都不能体会家长的苦心!”是呀,现在的孩子问题越来越多了,违反校规,顶撞家长,对老师的教育置之不理,这一切令老师痛感道德教育的失败。其实,问题的根源并不都在于道德教育的不到位,很大一部分源于学生的心理问题。一、案例描述我所任教的二年级有个学生胡某,同学都不愿与他交往,因为他“品行不端”,上课不专心听讲,随便说话,爱做小动作,下课捣蛋生事,欺负同学。老师屡次苦口婆心地教育,他依然我行我素,还总声称自己是对的,后来甚至变本加厉,居然在课堂上怪叫,甚至还大声地哭喊。无奈之下与父母取得联系,得知由于父母工作忙,胡某从小被寄养在奶奶家,由于爷爷奶奶的过度溺爱,使他养成了“想要什么,就一定要得到”、“想做什么,就一定要做”的性格。上学后,这种坏性格越演越烈,一不遂他的心意,他就会无法无天。胡某这种表现,极有可能是心理出现了认知偏差。二、原因分析一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一出生,胡某就接受着所有人对他的宠爱和关心,大事小事总有人关注,“我”字占据了他心灵的整个空间。过度的溺爱,使得胡某渐渐形成“唯我独尊”的心理定势,认为自己是家中的小皇帝,家里人必须对自己百依百顺。二是由于学校环境的影响。胡某在亲人那接受了无尽的溺爱和关怀,却不懂得还要向别人施爱。一年级刚开学,他就暴露了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的性格特点。上课时,他要求老师关注的焦点是他,课间游戏时,他要求自己是主角,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欺负同学,上课做小动作,以达到受人关注的目的,但这也只能使老师更讨厌他,同学更疏远他,因此,他就用上课怪叫哭闹这种异常的举动来引起大家的注意,博得老师的关注,赢得心理暂时的快感。由于原有认知偏差的根深蒂固,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指正根本起不了作用,反而使他产生对立情绪。三是由于个体心理的影响。自私、倔强、自尊心强使胡某无法正确地评价自己,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棒的,有什么要求所有人必须满足自己。这种心理惯性使他对别人的批评和建议产生强烈的抗拒反应,日复一日,长此以往,认知偏差逐渐加深,陷入到恶性循环的旋涡当中。三、辅导措施一是置之不理,使其产生认知矛盾,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自我教育的基础,主体只有认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时,才能进行教育和自我教育。一次,全班同学正在做眼操,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胡某又故意转过头去跟后面同学说起笑话来,“你干什么?”我忍不住生气地吼道。谁知,他变本加厉,居然大声地哭起来。这是,我更是火冒三丈,把他拉了出来。但他干脆坐在地上撒起脾气来。一气之下,我一段时间没理他。奇怪的是,他却在这段时间安分了很多。一天,我去上课的时候,他偷偷地写了张纸条夹在我的课本里。赵老师:以前每次你来我们班上课,我总是惹你生气。现在你不理我了,我觉得很难过,希望你给我一次机会。看来,我的置之不理有效果了,当胡某发现我去上课没有注意他,对他“置之不理”时,心里开始出现不平衡,产生了疑虑,他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二是表扬、鼓励,建立良好的师声关系。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要想改变胡某,必须在他认识自己的错误这一关键时刻,及时关心他,主动接近他,和他谈心、内心倾听他的理由,和他建立相互依赖、充分理解、彼此坦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