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寒山寺
寒山寺简介
寒山寺在苏州城西阊门外5公里外的枫桥镇,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贞观年间,传说当时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来此住持,改名寒山寺。
自从唐代诗人张继题了《枫桥夜泊》一诗后,该寺便闻名了。
寒山寺全景图
大雄宝殿
钟楼
罗汉堂
碑廊
枫江楼
藏经楼
普明宝塔
大雄宝殿
寒山寺正殿,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飞甍崇脊,据角舒展。殿宇门桅上高悬“大雄宝殿”匾额。高大的须弥座用汉白玉雕琢砌筑,晶莹洁白。座上安奉释迎牟尼佛金身佛像。两侧靠墙供奉着明代成化年间铸造的十八尊精铁鎏金罗汉像,乃由佛教圣地五台山移置于此。
钟楼
在藏经楼南侧,有一座六角形重檐亭阁,造型轻盈,轮廓优美,这就是以“夜半钟声”名闻遐迩的钟楼。
寒山寺的钟声,千百年来曾使无数文人雅士为之梦牵魂索。
碑廊
枫江楼
枫江第一楼原来该寺的枫江楼已于三百年前塌毁。这幢建筑是苏州市人民政府为了保护文物古迹,在1954年修整寒山寺时,将苏州城内修仙巷内宋宅著名的“花篮楼”移建于此。花篮楼,在建筑风格上,与众不同,有其一定艺术价值。这样大的楼房只有两根主柱,恰似花篮的提手。一楼在大梁与前檐的接榫处,换上了两个雕刻精细的花蓝。盘旋而上的螺旋式的楼梯,只依靠一根圆柱来承受全楼梯的重量。
罗汉堂
罗汉堂内的十八座罗汉
普明宝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