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税收文学与税收文化建设简论.docx

格式:docx   大小:45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税收文学与税收文化建设简论.docx

上传人:fr520520 2019/5/17 文件大小: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税收文学与税收文化建设简论.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税收文学与税收文化建设简论摘要:税收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极不光彩,古代文学作品中税收以“恶”为特点,充满了对税收制度、税收征管和税吏的批判;近代文学中的税收乱象以“多”为特点,小说戏剧中多有体现。随着公共财政的出现,税收“必要的恶”使其形象不再丑陋,但“形象纠偏”的文学之路任重道远。关键词:税收;文学;文化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1009―2234(2018)09―0100―042014年11月,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在“税收文学与宣传”研讨会上强调要全方位推进税收改革发展,构建税收宣传大格局,以文学积聚税收正能量,“发挥文学作用,讲好税收故事”,要通过影视作品等文艺形式的尝试,实现“立体式”传播,实现以文兴税的目标〔1〕,这就为税收文学的创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从文学史的角度看,史上文学作品中所书写的税收形象极不光彩,给我们展示的大多是税收负担的沉重和贪官污吏的横行,“形象纠偏”在当代税收文学创作中可谓任重道远。一、文学史中的税收书写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往往让人不快,加上贪官污吏的史迹不绝,税收在文人墨客的笔下便成为一种难以摆脱的罪恶。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小说戏剧,常将此作为重要的题材和素材,于是产生了大量的“厌税诗”“悯农诗”“厌税文学”等,批判税收制度、鞭挞税政恶吏的文艺作品长盛不衰。(一)古代文学中税收的“恶”一是对税收制度的鞭挞。唐代诗人杜甫、白居易等人都曾对战乱与灾荒下的民生给予关注,写出了大量反映民间疾苦和负担沉重的诗歌,如白居易在其《观刈麦》中道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和负担的沉重,“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也谈及了自己对此的无奈与愧疚,“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2〕4。聂夷中的《田家》“父耕原上田,子较禄摹A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指出,父子劳苦耕作,尚未收获,官府就准备收租,与唐彦谦《采桑女》“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的泣血哀怨相映照,表达了诗人对政府残暴统治的愤恨与控诉。南宋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形象地描绘出农民生活的恶劣境遇,如“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垂成穑事苦艰难,忌雨嫌风更怯寒。笺诉天公休掠剩,半偿私债半输官”等,均以朴素的语言勾画出农民、农村的严酷生态,重税盘剥使常年的辛勤劳作所剩无几难以糊口。更为可怕的是,老百姓甚至无处躲避,“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3〕16,本想逃到无税之处聊度余生,但“湖面亦收租”,这是税收“无处不在的恶”的真实写照。明清之际的诗人如归庄、宋琬、吴嘉纪、查慎行、郁植等都有涉税诗流传。归庄通过《观田家收获》“五载输粮女真国,天全我志独无田”“今见陌头谷实好,富儿知有十分租”〔4〕61的刻画,痛斥了满清统治下的租税之恶。吴嘉纪《税完》中的“输尽瓮中麦,税完不受责。肌肤保一朝,肠腹苦三夕”以及郁植《悲歌》中“东邻输税鬻小女,石壕夜呼横索钱。西家老翁徒壁立,唯忍冻饿长安眠”,都真实地反映了民众为完税被迫卖儿卖女的残酷现实。宋琬的诗有很多都是对清初赋役盘剥的斥责,如“梨枣新官税,莲蒿古战场”(《荏平早发》)〔5〕363,对满清苛税征及“梨枣”的搜刮苛敛进行了深刻揭露。他的绝句《同欧阳令饮凤凰山下》更是一绝:“茅茨深处隔烟霞,鸡犬寥寥有数家。寄语武陵仙吏道,莫将征税及桃花”。该诗揭露的正是清初“盐井税”“梨枣税”以及绫绝茗藓革丝无所不税的现实,这与范成大“近来湖面亦收租”的说法相似,表达的是同一种愤恨和同一种愿望。残暴统治和横征暴敛的结果必然将引起人民的奋起反抗。二是对贪官污吏的愤恨。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暴动,大都是因苛捐杂税而起,反抗的对象大都是国家的代表者尤其是税吏这个群体,在文学作品中,这个群体的形象绝不美妙。白居易的《纳粟》谈“有吏夜扣门,高声催纳粟”的惊恐,他的《重赋》则描述了税吏的贪渎奸诈:“国家定两税,本意在爱人。厥初防其***,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国家明确规定“税外加一物”即以枉法论处,但奸诈之徒依然我行我素,老百姓对此却无可奈何。同样在其《杜陵叟》中记述的则是国家税收蠲免政策遭棚架的问题,“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这种行为绝对是征税者的恶作剧。类似的情况范成大也曾写道:“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回”〔3〕19,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最终只是养活了一帮贪渎之人。直到清代,这种行为依然存在,“朝廷诏下如甘露,豁免闾阎旧租赋。岂知未颁恩诏前,州县奏销未得延。良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