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浅谈唐朝的监察制度.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唐朝的监察制度.doc

上传人:一花一世 2019/5/17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唐朝的监察制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唐朝是社会组织内部自我调控的一种行为机制。步入阶级社会,国家组织诞生之后,行政监察就成为国家组织的自我调控机制。它在维护国家组织及个人的行为规范,保持行政效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自夏代进入阶级社会。国家诞生以来,随着国家组织的不断完善,社会管理职能、阶级压迫职能的不断强化,行政监察这种国家组织的自我调控行为,也得到了不断完善了增强。唐朝,把中国封建社会推向了繁荣。盛唐气象的博大宽宏,辉煌灿烂,给人留下的记忆隽永绵长。唐代监察制度与唐代政治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唐朝监察制度的组织构成唐朝监察制度可分为行政组织内部与外部的监察两大系统。行政组织内部的监察,主要由尚书丞及吏部负责。尚书丞的下属有左右司郎中、左右司员外郎各一人。《新唐书•百官志》:尚书省“左丞一人,正四品上;右丞一人,正四品下。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又“郎中各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各一人,从六品上。掌付诸司之务,举稽违、署符目、知宿直、为丞之贰。以都事受事发辰、察稽失、监印、给纸笔。”它的属员有主事、令史、书令史等等。尚书丞主要负责对行政组织尚书省内部行政过程的监督,“举稽违”、“察稽失”。吏部的监督主要属行政过程终了的考察。通过对行政效果的评价——考课,达到行政督促的目的。主持这项工作的是吏部考功司,吏部考功司的组织如下:考功郎中一员,从五品上(龙朔二年改为司绩大夫,咸亨初年复旧);考功员外郎一员,从六品上(龙朔二年改为司绩员外郎,咸亨初年复旧);主事三人,从八品上;令史十三人;书令史二十五人;掌固四人。行政组织外部的监察,主要由御史台负责。然而,由于谏官组织的发展,并且谏官在舆论监督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使谏官组织在行政组织外监察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因此,唐代的行政组织外监察可以说是由御史台与谏官共同担任的。唐代初年的御史台组织,基本沿袭隋代,其后特别是武则天时期经历多次变动与调整,最终形成了三院分职的组织系统。[1]三院即台院、殿院与察院。御史台组织结构如下:御史大夫一员,为御史台首长。龙朔二年,随着御史台改为宪台,御史大夫改称大司宪。其后又改肃政台大夫,再后又分设右左肃政台大夫。神龙初年(705年)改称左右御史台,设左右御史台大夫。延和元年(712年)废右御史台,恢复唐初的称谓。御史大夫秩本从三品,会昌二年(842年)。晋升为正三品。御史中丞二员,为御史大夫的副手。随着御史台机构的分立、改称,亦先后有过不同的称呼,如司宪大夫、肃政中丞等。秩本正五品上,会昌二年(842年)晋升为正四品下。唐代有时不设御史大夫,则御史中丞为御史首长。在这一时期内,御史台设置经常发生变革,说明当时政局极不稳定,最高统治者利用增设监察机构的办法来加强对政治上流的监督,以巩固其统治。唐玄宗即位后,进入了唐代的全盛时期。由于这一时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御史台机构和官吏的设置才基本上固定下来,建立了台院、殿院、和察院三院治事的制度。御史台分置三院或,内部分工更细、更明确了。构成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都在监察之中的严密监察系统,这表明了御史台制度的完备和成熟,这在我国监察制度史上也是一个创举。台院,相当于御史台总部或办公厅。设侍御史六人,[2]一说为四人。[3]侍御史当中资深者一人,“知杂事,谓之杂端”、“台内事专决,亦号台端”,[4]其地位相当于台院之首长。《唐六典》说:“三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