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求谏》说课稿.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求谏》说课稿.doc

上传人:小点 2019/5/18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求谏》说课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蒈《求谏》学案袅蒁学****目标肀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提高在语境中推知词语含义的能力羈2、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3、分析唐太宗贤明的君主形象。薆4、了解《贞观政要》的主要思想和进步意义。蒂膈一、文化背景莇1、吴兢:莆唐代官吏,唐朝史学家(约699-749年)。唐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仕历大部份时间是在京城做史官。武则天当政时,吴以”有史才”之名,被荐入史馆修国史。吴兢作为史官发扬了历代史官言、谏官的优秀品格。他除能秉笔直书,还能不顾个人安危直陈政事。吴在唐玄宗执政时,反对玄宗集大权于一身,群臣不敢纳谏的局面,上疏玄宗要改变赏簿罚重、不听谏言、绕开吏部自行任命官员的做法。他主张朝廷行政运作要按规章制度行事,他说:”上自天子,下至卿士,守其职分,而不可辄有侵越也。”吴兢从事修史工作长达40余年。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写出了纪传体《唐书》、编年体《唐春秋》。吴兢后因与刘知几撰写《武后实录》时,不替当朝宰相张说隐讳其恶,而被贬官荆司马,后在天宝年间才得以返朝。晚年还执着于修史工作。吴兢撰写的《贞观政要》,后来成了各朝皇帝甚至日本政治家推崇和必修的功课。70岁以后,他有感于南北朝史繁杂,撰写梁、齐、周史各10卷,陈史5卷,隋史20卷。吴兢终年80岁,因病去世。薃他的一生是为史学事业勤奋劳作的一生,他的高尚风范成为后世史家学****的榜样。薁2、封建君主专制与谏官制度:    君主专制是指中央政权或地方政权掌握在君主手中,是非民主的政治体制,而中央集权制则是指地方政权直接归属中央,尤其是财政、政治、军事等大权。封建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皇权至高无上。    与君主专制制度相适应的,封建社会还有一套谏官制度,以限制君主的胡作非为。中国古代很早就有谏諍之臣,《周礼、地官》中有“保氏掌谏王恶”,秦汉时,有散骑、谏议大夫专司谏諍。但唐以前谏官还不是正式职事官。到了唐朝,谏官的名号增多,并分别隶属于中央政府机要部门——中书、门下两省,才成为重要的职事官。唐朝中书、门下两省中谏官形成了集体,已有谏院之称。谏官是历史上君主专制的产物,昏愤之君独断专行,堵塞言路时,必有大臣出而谏评。螇3、《贞观政要》:肇《贞观政要》写作于开元、天宝之际。当时的社会仍呈现着兴旺的景象,但社会危机已露端倪,政治上颇为敏感的吴兢已感受到衰颓的趋势。为了保证唐皇朝的长治久安,他深感有必要总结唐太宗君臣相得、励精图治的成功经验,为当时的帝王树立起施政的楷模。《贞观政要》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政治目的而写成的。莁《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的史书。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该书没有按时间顺序组织全书,而是从总结唐太宗治国施政经验,告诫当今皇上的意图出发,将君臣问答、奏疏、方略等材料,按照为君之道、任贤纳谏、君臣鉴戒、教戒太子、道德伦理、正身修德、崇尚儒术、固本宽刑、征伐安边、善始慎终等一系列专题内容归类排列,使这部著作既有史实,又有很强的政论色彩;既是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历史记录,又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安民的政治观点和成功的施政经验。这部书是对中国史学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