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信宜历史与文化.doc

格式:doc   大小:33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信宜历史与文化.doc

上传人:小点 2019/5/18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信宜历史与文化.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薀信宜历史与文化肆信宜简介蒃信宜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茂名市北部;东与阳春市相接,南与高州市交界,西与广西毗邻,北与罗定市接壤。信宜境内多山地,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之地;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玉矿更是全国唯一的“南方碧玉”;旅游景点以大自然、纯生态为主题,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较多。另外,信宜也有少数民族聚居地,分别是朱砂镇琶洞少数民聚居地、新宝镇桂洞少数民族聚居村、钱排镇云开手少数民族聚居村,民族有壮族、瑶族、苗族、回族、藏族、黎族、布依族。芃另外信宜的物产名食较多,南玉、脂松香、竹编工艺品、山楂、三华李等远外闻名;在美食方面,怀乡三黄鸡是信宜传统名优特产,被誉为广东省四大名鸡之一;粉皮是信宜传统著名小吃,尤以“柴枪粉”出名;还有香糯糍粑,信宜人称之为籺(读“at”),也是信宜传统特色小吃。蚈信宜历史薆据信宜登高山及大坪出土的石网坠、石纺轮、石船形砸考证,新石器时代晚期便有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简单地说信宜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所以信宜历史是相当悠久的。膄信宜历史进程图:莄唐虞时代(前21世纪),信宜地属南交 夏朝是信宜地属扬州南裔西周时信宜地属南海秦始皇三十三年设百越三郡,信宜地属桂林郡汉元鼎六年设端溪县,信宜是端溪县地南朝梁置信宜县前身梁德县,县治是今池洞镇唐武德四年置县,名信义县宋朝时因避宋太祖赵光义讳,信义县改名为信宜县元朝时地属海北海南道高州路明朝时地属广东承宣布政使司高州府清朝时地属广东省高州府民国以来信宜县的管辖地频变,直至1961年重设信宜县,地属高州县1983年信宜县地属茂名市1995年信宜撤县建市肁唐虞时代(前21世纪),信宜地属南交。夏朝(前21世纪—前16世纪),信宜地属扬州南裔。商朝(前16世纪—前11世纪),信宜地属南越。西周(前1066年—前771年),信宜地属南海。周灵王三十五年(前334年),被熊商打败的越人逃散到江南海上各地居住,是为百粤(越),信宜地属百粤。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设置南海郡,信宜是南海郡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任嚣和赵佗奉命平定南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信宜地属桂林郡。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派陆贾封赵佗为南越王。信宜地属南越。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派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平定南越,设置南海、苍梧等7个郡,开始设置端溪县(辖现在的德庆、郁南、罗定、云浮、信宜5县市及高州县的马贵、古丁、深镇),隶属交州刺史部苍梧郡。信宜是端溪县地,相沿了613年。羅;d5F9S(l'Y7X;南朝梁(502—557年),析端溪县地置梁德县(意在显示梁朝德政)及梁德郡,梁德县是信宜县前身,县治在今池洞镇太安围底街,辖地包括现在信宜全市,高州县的马贵、古丁、深镇以及罗定县的蕾滨、新乐、都门、扶合、加益一带。隋开皇九年(589年),平陈,废梁德郡,保留梁德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梁德县名为怀德县,意取感怀隋王朝之德,县辖地不变。唐武德四年(621年),析怀德县地置信义县,以南近信山(在今镇隆镇沉冲村南面)、北接招义山即雷公岭(池洞镇与径口镇界山)得名,即取信山的信字与招义山的义字,成信义县名,县址在今镇隆镇八坊村,信义(信宜)置县始此;潭峨县(以潭峨江得名,县址在旧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