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说古道今话耳环.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说古道今话耳环.doc

上传人:小点 2019/5/20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说古道今话耳环.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说古道今话耳环来源: 作者:未知阅读: 时间:2010/9/9   耳环的起源非常古老。在中国古代,早在50万年前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中国猿人已经有了用石头、兽牙或贝壳制成的耳饰。古代把耳饰叫做“珥”、“琪”。在《左传》疏中也提到用一根五彩的带子横在冕上,两头下垂,系在黄线,线上用玉琪悬挂,用来塞耳。在汉代的出土文物中,也有一些是用玉、水晶、玛瑙制成的。   戴耳环的****俗,在我国很早就已形成了。在汉朝建安末年的一首古乐府《孔雀东南飞》里,写到刘兰芝这个美丽的女主人公的时候有这样几句:“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这个珰,就是耳环。这个****俗据说在先秦就已经开始了。   关于耳环的由来,民间有个传说。古代有一俊俏的姑娘患了眼病,不久双目失明。一天,有位名医路遇,见美貌的姑娘受着失明之苦,不禁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在她两侧耳垂上各刺入一根银针。说也怪,这神奇的眼针竟使姑娘重见天日。为铭记名医之恩,姑娘专请银匠精制了一双耳环戴在耳上。此后姑娘越发眉清目秀,令人羡慕。此事传开,妇女们纷纷仿效一直流传至今。原来穿耳明目正是我国古代医学的一种“耳针疗法”。现代医学已证明:刺激耳垂正中的穴位,对保护视力防治各种眼疾,尤其是近视眼有良好的疗效。   也许正因为耳环兼有装饰和治疗之效,所以自古以来为妇女们所喜爱。古时耳环用料讲究,力求高雅,多以金银和玉等为材料。   中国的文化对于亚洲各国影响很大,耳饰也随之传到邻近地区。在朝鲜发现的公元前4-2世纪的墓葬,有不少臼形耳珰,男女都用。日本从绳文时代(公元前2000年左右)已经有臼形耳饰了。当时已有直径1-10厘米的各种耳环。   古代埃及、希腊、罗马等地用金银等造成盆状的耳饰,或者是捻成细丝、编成各种耳环。   16-19世纪,耳环随着宝石加工技术的发达,琢磨得更加玲珑剔透。伴随着科学的日益进步和人们对美的不断追求,耳环用料五花八门,款式也越来越多。在菲律宾群岛,当地妇女用体形极小的瑕虎鱼装进环形小鱼缸中,做成耳环挂在耳朵上。瑞士的阿卑撒拉民族的男子也喜欢戴耳环,不过他们只是戴在右耳垂上。有一种金属叫做铌,不仅质量轻、防腐蚀,而且随着光线强弱而发生变化。加拿大温哥华市金匠罗珀把它制成铌质耳环,颇受青睐。   一般来讲,体积大的耳环显得情调浓郁,具有浪漫气息,而那种透明纯净的耳坠,则使人清秀脱俗。耳环能衬托人的高雅气质,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людей,которыеиспользуютсядляобучения,исследованийинедолжны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коммерческихцелях.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