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真如寺调研考察.docx

格式:docx   大小:2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真如寺调研考察.docx

上传人:花开一叶 2019/5/20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真如寺调研考察.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真如寺调研考察【摘要】上海的元代木构件大殿——真如寺大殿,是上海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真如寺位于上海普陀区真如镇,旧属嘉定县、宝山县。【关键词】,占地近15亩,建筑面积1370平方米,上海著名的佛寺,原名“万寿寺”,俗称“大庙”,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上海普陀区境内,历史上曾有不少寺庙,但绝大多数都已废毁,留存下来的寺庙,以真如寺为建寺最早、影响最深。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和尚永安建真如院于***(今大场附近)。元延祐七年(1320年),妙心和尚将其移至桃浦、梨园浜交汇处东北侧今址,改名为真如寺。真如寺迁建以后,因香火旺盛,寺前出现市集,缘寺得名,称真如市。随着集镇的发展,位于镇北的真如寺也不断扩大。正殿(大雄宝殿)四周扩建了许多偏殿佛阁,清末时,东庑有送子观音殿、伽蓝殿,西庑有十王殿、痘司殿,寺前有韦驮殿、鄂王殿、鲁班殿、财神殿、北方殿,寺后有大悲殿、文昌殿、西方境等,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寺庙建筑群。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东进时,除正殿外大部分建筑被毁。建于元代的真如寺正殿,面宽、进深皆三间,内部构造极复杂,历代屡经修葺。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僧人道馨及弘志年间(1488-1505年)僧人法雷曾两次重修,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又由杨耀文、甘士霖等发起,同上海寿圣庵僧人念岸、念伦联合发起募捐修寺活动,对原大殿进行大修。现存梁、柱、枋斗拱等主体结构以及大部分构件皆为元代原物,是我国佛教寺院中为数很少保存下来的元代建筑。“文革”期间停止宗教活动,寺内佛像均被毁损。1)修建年表真如寺始建於南宋嘉定年间(1208年-1223年)。原为真如院,僧永安改建。元延祐年间(1314年-1320年),僧妙心请额,改为真如寺延祐七年(1320年),新建大殿。现存大殿的额枋底部,有只钩阴刻“(时)大元岁次庚申延祐七年癸未季夏月己已十十一日巽无能为力鼎建”二十六字,当为大殿梁完工之时。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僧道貌岸然馨重修,后渐颓圮。弘治中(1488-1505年),僧法雷再修。崇祯未年(1643年前后),僧慧云重建殿堂。至清末始衰,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僧念头岸再建。1949年后,上海市政府曾几次拔款修理大殿。最后一次整修於1992年由僧妙灵主持进行。2)主要建筑真如寺现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等。大雄宝殿为元延祐七年所建,历经六百余年沧桑,至今仍保持着元朝寺院建筑风貌,极具历史价值,被列为国家级文物。观音殿的观音塑像和浮雕均雕造精美,仪容壮严。寺内藏有《大正藏》、《ヤ字绩藏经》等各种版本大藏经四部及其他佛教经典。另寺内有古银杏树一株,树龄达七百年左右,老干婆娑,掩映於梵刹之间,堪为佳景。,进深三间,平面呈方形,,,,三间进深的比值约为2:2:1。南侧第一间为信徒膜拜地点,而第二间中央部分供奉佛像,都需要较大的空间,因而正殿的平面布局也就依照实际需要分别定出不同的进深尺寸,是宋元以来小型佛殿常用的形式。殿内梁、柱、枋、斗拱等主体结构大部分是元代旧物,为了扩大殿内整体空间,大殿的前后金柱上,筑有人字形假屋面,假屋面上施以加工粗糙的梁架。由于前、后金柱间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