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大同古城墙.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同古城墙.doc

上传人:漫山花海 2019/5/20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同古城墙.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同古城墙、古建筑知识介绍一、大同古城墙关于大同城墙的由来,要上推到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北魏,它的北段在今白马城、安家小村一带,留有遗存。我们现在修复的城墙,是徐达在旧址上增筑的。据《大同县志》记载:“明洪武五年,大将军徐达因旧土城增筑,周十三里,高四丈二,址砌以石,墙甃以砖。门四:东曰和阳,南曰永泰,西曰清远,北曰武定。门各建楼,角楼,四望楼五十有四,窝铺九十有六。”徐达字天德,安徽濠州人,二十二岁投奔朱元璋,南征北战,为建立明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先后被封为大将、左相国、大将军、征虏大将军、太子少傅、魏国公,五十四岁死后,被追封为中山王。关于营建时间,县志武事章说:“洪武二年正月副将军常遇春率郭英、汤和等攻大同,元右丞相扩廓帖木儿奔甘肃,守将竹贞亦弃城遁,遂取大同。又据明史记:洪武三年徐达率李文忠等诸将,从北京至甘肃、宁夏,全线打击蒙元余兵,洪武四年,明廷命魏国公徐达到北平、山西练兵,修缮城池。洪武六年、七年继续在北平、山西防御练兵。从以上史实看明代大同城墙不会早于洪武四年,主体竣工不迟于洪武八年。县志记载,洪武五年所增筑应与实际吻合。去年修复墙体时,发现了刻有“洪武五年”、“洪武六年”字样的城砖,这就充分证明了明城墙的营建时间。明代大同城墙周十三里,比平遥古城大些,但与北魏城相比要小多了。北魏城周长三十二里,东至御河桥东的古城村,南至南关的实验幼儿园一带,西是今天的西城墙,北是安家小村白马城一带。现在恢复的明朝古城墙,大致呈正方形,城池也不是绝对垂直或平行,马面(凸出城墙的墩子)是它们的连接点,相邻墙体,有的几乎成一线,—。二OO七年实测,城墙东西长1750多米,南北长1800多米,周长7200多米,,当然这也不精准,因为四周有转角,起始点从哪计,怎么计,待定。等到城墙修复后,会有一个精准数字。现存城墙占原总长度55%保存较好,即城墙的四个角部区。墙高四丈二。这次恢复施工中,,加上垛墙在14米以上,符合历史记载。至于人们说姜瓖反清时,多尔衮斩城墙五尺,可能是推倒垛墙。城墙的高度其实都是随地形而定,绝非在一个标高上。总体来讲北高南低,但都在14米以上,这在全国是最高的。为什么大同城墙要修那么高呢?还要从明朝大同所处的环境来讲。从东北起靠近蒙元边界的九个地区****称九边,历属九个重镇,即辽东填、蓟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偏关)、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这九个边镇是明朝与蒙元经常发生战争的地方。而主战场就在今天的大同城,双方你争我夺,约200余年。因而,大同城墙为全国最高就不足为奇了。城墙高了,自然就宽了,最窄处也有12米多。址砌以石。传说洪武五年,徐达命人开始筑城,正在施工当中,元军突然来犯。徐达一面调集援兵,一面令人将城外石头运进城内西北角,且在城墙上增派了弓箭手,射箭后用石头还击。军民闻讯纷纷纷搬运石头,共同对敌。胜利后,城内军民搭台唱戏庆贺,当时有人把堆石头的地方叫“石头巷”。传说的石头也许就砌在城墙下。一九四二年,日本人村田治郎,也记有城墙下边砌以石头。开工后,在清理城墙根基时,整个东城墙发现了七百多米旧土衬石,大多为条石,其中夹有磨盘石、柱础石、栓马桩等杂石。这说明,当时战事紧迫,各种能用的石材都用上了。墙甃以砖。以前的土城墙都没有包砖,到明朝火器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