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篆简介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人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秦王朝使用经过整理的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不但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现象,也使古文字体异众多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著重要的角色。除了小篆,包含甲骨文、金文,被统称为中国字的古文字;古文字学的发篆体,又称为“篆书”,是小篆、大篆的合称,因为习惯上把籀文称为大篆,故后人常把「篆文」专指小篆。小篆又称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字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秦国,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战国时代,列国割据,各国文字没有统一,字体相当复杂,于是秦始皇便以秦国的文字篆体,施行「书同文」来统一天下的文字,废除六国文字中各种和秦国文字不同的形体,并将秦国固有的篆文形体进行省略删改,同时吸收民间文字中一些简体、俗字体,加以规范,就成一种新的字体—小篆。展,对于促进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经济、法律、文化、科学技术的研究,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小篆的特点小篆字形呈纵势,笔画粗细划一,匀圆齐整,排列齐整。用笔圆润而略粗的叫做“玉箸篆”,用笔较细而圆劲挺直的叫做“铁线篆”。小篆的结体不同于隶书、楷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三比二。二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由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出的部分则可以耸起。三是笔画横平竖直,粗细均匀,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方中寓圆,园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四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左右上下对称,这是篆书不同于其他书体的重要特征。有独体对称,有字的局部对称,还有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小篆的笔顺“特点”  笔顺是写好篆书的关键之一,合理的笔顺有助于字的结构安排,有助于书写速度的提高。因此,掌握篆书的笔顺,对初学者来说,也是入门的一把钥匙。,L+I(\6~6r4`0]%B  篆书的笔顺和汉字笔顺规则基本相仿,如先横后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这些对初学者来说是不成问题的。重要的是和汉字不同的笔顺,而这些不同之处正是篆书笔顺的特点,掌握了这些特点,就能把握好篆书的结体,做到匀称匀衡。&L5A8Z"k&^*i/M+P3E)^0l3S8D5j#a8d一  先中间后左右%!Q*u;k3M#W  对称均衡是篆字的特点。对于有中心竖线的篆字,应先写中间竖笔或中间部位的笔画,中间定位后,再写左右对称的其他笔画。-t$J3?:W'_'G1G(z,C8~4t,s4@  对于有中心长弧(一般为撇、捺笔)的篆字,应先从中间长弧写起,再写左右对称的笔画。%Q5S7]9}'V8j*^"i二  先外包后里头2|"{"d9m/b6K  对于有字框的笔画,一般应写出外框的笔画,随后再写框内的部分。这样可以控制篆字形体的大小,避免整体不一致。$d)N*^&m4n9i7Q7K4Z!Z/\&R/t4@三  先主笔后副笔*C'u1Z;z  `$K5q*B0s  对于篆字中有主笔曲画的字,宜先写主笔后写副笔。-Y7F+S(f4B%x)P!G'S&K&s:e#Z4G  ]四先副笔后主笔2`#P+l$n9D&R6C8G  篆字当中,个别有主笔曲画并起支撑的作用的字,应先写副笔后写主笔,以便更好的掌握重心。五  灵活运用+\******@9i))m  对于笔画较为复杂的篆字,笔画要求并不过分强求一致,只要顺手,可以灵活运用,做到分布均匀就可。)J:z;I+}:W.***@8B6~.-D'~,t,C3j$`8t8g$B:{(X'V0r1f!K8f#{3M1}*\#b;q6Q%?2],~)Y2d#e5p      笔顺是写好篆书的关键之一,合理的笔顺有助于字的结构安排,有助于书写速度的提高。因此,掌握篆书的笔顺,对初学者来说,也是入门的一把钥匙。5V&f'J.\0v  篆书的笔顺和汉字笔顺规则基本相仿,如先横后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这些对初学者来说是不成问题的。重要的是和汉字不同的笔顺,而这些不同之处正是篆书笔顺的特点,掌握了这些特点,就能把握好篆书的结体,做到匀称匀衡。;j3E"C"_3i;D;k"k+q  \5b:[0q%a2l:l*v一  先中间后左右+#\&[,c+~  对称均衡是篆字的特点。对于有中心竖线的篆字,应先写中间竖笔或中间部位的笔画,中间定位后,再写左右对称的其他笔画。%[;b5J'\4w"g&d,?.J"^6t;B"h"a  对于有中心长弧(一般为撇、捺笔)的篆字,应先从中间长弧写起,再写左右对称的笔画。'`%e)|2N7|$|"~二  先外包后里头7^0\8K-X'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