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薂社会发展与生态问题----臭氧层空洞问题薁姓名:班级:螈学号:螆人类社会日新月异,地理大发现以来,人们两三百年创造的财富总额竟然超过了过去几千年的财富总额,但是很多人在享受现代文明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感的时候忽视了文明背后的代价。正如那句网络很流行的语言“出来混的,迟早是要还的”我们社会发展的幸福,是用什么换取的呢,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学期,我选修了“生态学与社会”这门课程,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详略得当的讲述了社会发展对生态造成的影响,还通过一系列电影等多媒体方式形象的说明了环境的恶化,让我们受益匪浅。蒃现代社会文明大大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同时也是肆意破坏自然的能力,社会的发展导致了很多的自然问题,比如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干旱缺水,温室效应,酸雨,赤潮,湿地减少,海洋污染,臭氧层空洞…对我们人类的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蕿下面我来具体研究一下关于臭氧层空洞的问题。臭氧层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最大处,是地球的一个保护层,太阳紫外线辐射大部被其吸收。臭氧层空洞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大量减少的空域。臭氧在大气中从地面到70千米的高空都有分布,其最大浓度在中纬度24千米的高空,向极地缓慢降低,最小浓度在极地17千米的高空。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就发现臭氧浓度有减少的趋势。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队在南纬60°地区观测发现臭氧层空洞,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2008年形成的南极臭氧空洞的面积到9月第二个星期就已达2700万平方公里,而2007年的臭氧空洞面积只有2500万平方公里。2000年,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面积达创记录的28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4个澳大利亚。科学家目前尚不清楚2008年的臭氧空洞面积是否会打破这个记录。科学家认为,去年臭氧空洞面积较小的主要原因在于气候,而不是因为破坏臭氧层的化学气体排放减少。英国南极考察科学家阿兰·罗杰说,07年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缩小在历史记录上应被看作是个别现象。因此,臭氧层空洞面积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大气圈的臭氧入不敷出,浓度降低。科学家在1985年首次发现:1984年9、10月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中,臭氧的浓度较20世纪70年代中期降低40%,已不能充分阻挡过量的紫外线,造成这个保护生命的特殊圈层出现“空洞”,威胁着南极海洋中浮游植物的生存。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1994年发现北极地区上空平流层中的臭氧含量,也有减少,在某些月份比20世纪60年代减少了25-30%。而南极上空臭氧层的空洞还在扩大,1998年9月创下了面积最大达到2500万Km2的历史记录。由上述数据,我们可以显然的了解到,臭氧层空洞的形势已经十分严峻。肇究其现象,我们发现,导致臭氧层空洞的原因有: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及在其他方面使用的结果。氟利昂由碳、氯、氟组成,其中的氯离子释放出来进入大气后,能反复破坏臭氧分子,自己仍保持原状,因此尽管其量甚微,也能使臭氧分子减少到形成“空洞”。我国科学家新近提出,仅仅是氟利昂的作用还不够,太阳风射来的粒子流在地磁场的作用下向地磁两极集中,并破坏了那里的臭氧分子,这才是主要原因。而无论如何,人为地将氯离子送进大气,终是一种有害行为。大气动力学解释认为,初春,极夜结束,太阳辐射加热空气,产生上升运动,将对流层臭氧浓度低的空气输入平流层,使得平流层臭氧含量减小,容易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