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规划概述 01・1规划背景 11・2区域位置 21・3规划的范围 32规划目标及任务 31规划目标 32规划任务及重点 43学校现状及问题 42学校现状存在的问题 104总体规划方案 101马房山校区 124・5原有建筑的规划协调 134・6道路结构与交通组织 16(-)给水管网 16(二)排水管网 16(-)概况 16(二) 供电方式及供电容量 16(三) 负荷等级及供电要求 175规划保障措施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世界进入一个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形成新的经济类型。在新经济时代挑战下,高等学校作为知识生产、传播和教学再牛产的综合载体,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育是立国之木”,但目前我国大学校园在数量、规模、质量上都相对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极大的限制了我国培养高等人才的能力,从而也限制了经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提出,我国要在“九五”期间“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优化结构,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大学校园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新的院校不断成立,旧的院校通过或改造原有校区,或成立新校区等形式进行扩张。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展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于2000年5月27日由原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合并组建。现有占地面积2700亩,另新征地2000亩的新校园止在建设中。学校拥有图书馆4座,藏书300万册,教学仪器价值3亿元,在职教职工5700人,其中专任教师2500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2000人,院士4人,长江学者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75人,教授400人,副教授900人,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全FI制本专科在校生3900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524人。50多年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16万多名专业技术人才。学校拥有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哲学、教育学等八大学科门类,20个专业学院,本科专业75个,硕士授权点7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博士授权点5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工业实验基地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6个。学校在材料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与车俩工程、资源与环境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上具有特色和优势。在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成绩显著,近年来承担了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共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00多项,。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得到了推广应用。以光纤传感器,高速船舶、电动汽车以及新材料、港口机械,软件开发等为代表的校办高科技产业健康稳步发展。位于“”占地1000亩的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园已初具规模。学校重视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德国、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10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联系以及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在今后一段吋期,学校将继续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软硬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南湖新校园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新老校园功能布局,进一步完善学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谐、优美校园,营造一种严谨的,有文化品位的,充满诗意的高校学习生活氛围。1•2区域位置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校区座落在长江南岸的武昌马房山。学校南边毗邻南湖,北边连接珞珈山上的武汉大学,东与华中师范大学相邻,西边与武汉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接壤。学校位于武昌高校的密集区,具有优越的发展教学、科研、产业的地理条件。武汉理工大学余家头校区位于武昌余家头,与长江南岸相毗邻。学校南北两侧是武汉市的两条主干道—和平大道和友谊大道,校区东边与联盟路接壤,与武汉科技大学相邻,西边与徐东大道、湖北大学相望,从校区出发到武汉三镇的交通都十分便利,因此具有良好的交通、人文和自然环境。马房山校区由原武汉工业大学和武汉汽车工业大学组成,学校将马区定位为科研和研究生教育基地,原功能区划及建筑不能满足新的规划要求。余家头校区为原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校将其定位为六个特色学院和科研基地,现各特色学院的用地比较零乱,需要重新整治与组合。鉴湖校区是原武汉工业大学的一部分,它与新校区一起作为本科生教育的基地,是新老校区的中间点,原来的功能和布局需重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