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农资产品(农药化肥)使用基础知识.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农资产品(农药化肥)使用基础知识.doc

上传人:一花一叶 2019/5/21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农资产品(农药化肥)使用基础知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农资产品(农药化肥)使用基础知识第一讲: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常识一、有针对性地选择农药品种。各种病菌、害虫、杂草,其机体的构造、生理机能,生活习性不同,对药剂的敏感性或抵抗力差异很大。同一种药剂对不同防治对象的药效不同;同一种防治对象对不同的药剂也表现出不同的抵抗力。此外,同一种病菌、害虫、杂草的不同发育阶段,其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生活习性并不完全一样,对药剂的抵抗能力也有显著差异。因此,要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和作物,选择适宜的农药品种。在选择农药时,一定要弄清防治对象的生理机制和危害特点,农作物的品种及生育期,做到对症下药。然而在现实生产中,有些农民由于选择药剂不当,误将除草剂或杀菌剂作杀虫剂使用,结果不仅增加了成本,达不到施药的目的,而且往往造成作物的药害,严重时全部毁灭。二、搞好病虫草害的调查,掌握最佳的防治适期。适期用药是提高施药效果的关键所在。因为施药过早,不仅起不到防治病虫草害的作用,而且增加成本,污染环境;施药过迟,事倍功半,同样也达不到施药的目的。为了保证防治效果和避免滥用农药,应采取两查两定原则,即对虫害,一般是查虫口密度,定防治对象田;查害虫发育进度,定防治适期。而对病害,通常是查发病率,定防治对象田;查发病程度,定防治适期。三、确定农药的稀释倍数和用药量。施药时要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确定适宜的施药浓度和用药量。因为,浓度低,用量小,达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浓度高,用量大,不仅浪费农药,还容易对作物产生药害。在具体操作时应根据农药使用说明进行。禁止使用无标签说明的农药。在农药与水配对使用时,要注意搅拌均匀,否则不仅不能保证药效,而且还会造成局部药害。如使用三环唑粉剂,要求先配成母液,再按稀释倍数稀释,其使用效果明显高于直接配对稀释的药液。四、选择适当的施药方法。农药的剂型有多种,其施用方法也不尽相同。生产上必须根据病虫的为害特点和分布情况选择适当的施药方法,否则就难以控制病虫的危害。如防治土传病菌、萌动的杂草种子、地下害虫,采取药剂处理土壤、开沟撒施等方法效果较好,而防治在植株上为害的病虫,就应选用喷雾法或喷粉法。防治种传性病害,采用药剂浸种或拌种法处理效果较好。颗粒剂农药是根据农艺要求制成的,有利于发挥药效,防止人畜中毒,故不宜作喷雾使用。五、合理交替、混合使用农药一种农药在同一种病虫上反复连续使用,经过一定时间后,就会使病虫产生抗药性,使农药防治效果降低,甚至不再有效,因此要合理交替、混合使用农药。选用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交替使用,或者根据农药的理化性质合理地混配使用,不但能扩大防治范围,提高防治效果,还能延缓病虫抗药性的产生。但混配农药应注意:、农药混合后药效提高的或效果互不影响的可以混用。若混合后效果没有提高,原有的单一农药应有的效果也不能各自发挥出来,这几种农药就不能混合使用。、农药混合后药效迅速降低的或失效的坚决不能混合使用。混合后经过一段时间药效降低的可随配随用。、农药混合后对作物产生药害的不能混用。、混用的品种不宜太多,以种为限。六、选择用药时间和改善施药条件。环境条件的改变,能影响病菌、害虫、杂草的生理活动和药剂的理化性状,从而影响药效。环境条件主要是指温度、湿度、光照、风、土壤和植物等。此外,土壤的质地、有机质含量、植物表面的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