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重庆白沙沱长江铁路大桥.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重庆白沙沱长江铁路大桥.doc

上传人:cjl201702 2019/5/22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重庆白沙沱长江铁路大桥.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重庆白沙沱长江铁路大桥重庆白沙沱长江大桥位于靠近重庆西南郊的白沙沱和江津区珞璜镇之间,是一座双线铁路桥,是继武汉长江大桥后的第二座长江大桥又名小南海大桥。北接成渝铁路,南接川黔铁路,。由中铁大桥局承建。大桥共16孔,主跨为4孔80m一联下承铆接连续钢桁梁,北3孔、南9孔均为40m上承式钢板梁。修建双线桥(先单线架梁),1978年增设双线。原设计载重为中-22级,施工中下部结构同时按中-26级设计。由中铁大桥局设计施工。重庆白沙沱长江大桥位于靠近重庆的白沙沱和江津珞璜镇之间,北接成渝铁路,南接川黔铁路,是一座双线铁路桥,修建双线桥(先单线架梁),1978年增设双线。钢桁架梁桥,全长820米,最大跨径仅80米。该桥于1958年9月10日开始施工,1959年12月10日建成通车。位于大渡口区跳磴镇南端长江之上的白沙沱长江铁路桥,当年是仅次于武汉长江大桥的跨江桥,也是重庆市首座横跨长江的钢铁长虹。修建大桥刻不容缓 1952年7月1日,由一零一厂提供全部钢轨的新中国首条钢铁大动脉成渝铁路建成全线通车,邓小平同志在西南局一次会议上说:“成渝路修好了,我们还应当修一座大桥把成渝铁路和川黔铁路连接起来,让四川一一重庆这段长江‘天堑’也变通途!”从1953年开始,在重庆市境内寻找修建长江大桥桥址的工作和勘查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就开始了,最终选址在巴县小南海白沙沱和南岸江津县珞璜镇长江之间。此时长江北岸沿江的成渝铁路和从贵州南来的川黔线赶水段已修建,但由于长江“天堑”的阻隔,火车到了江边,只好望江兴叹。重庆、四川的大批物资要运往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只能到铜罐驿火车站,再由人工搬运到冬笋坝长江北岸装上轮渡,横过长江,至南岸猫儿沱港务局码头,又用人力或绞车拖上岸,再转运上川黔线赶水段的火车。同样,从南方各省运至重庆、四川的大宗货物,也要在猫儿沱港口下货,用船运过长江,在冬笋坝码头转至铜罐驿火车站的货车上。如此一上一下,车船转运,即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又效率低下,大大影响了运输能力,制约了交通的畅通,进而制约了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工程巨大历史罕见 1955年9月10日。白沙沱长江大桥(当时叫“重庆长江大桥”,待20世纪70年代石板坡长江大桥建成后,“重庆长江大桥”之名移至石板坡大桥,而重庆首座长江大桥则因地处白沙沱而称“白沙沱长江大桥”)开工典礼在白沙沱对岸的珞璜长江南岸江边大桥工地举行。数百名建桥工人及当地百姓参加了开工大典。仪式简单而隆重,主席台仅仅用油布搭了一个台子,扯了一个横幅,主持人讲了几分钟的话就“正式开工”了,但开工之前已有数万建桥大军挥汗掘土,搬沙运石,为正式动工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白沙沱长江大桥由铁道部大桥工程局第四桥梁工程处承担施工任务,时任大桥工程局党委书记、局长彭敏任工程总指挥,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朱世源和重庆市委主要负责人等任副总指挥。朱世源具体负责工程质量、技术、施工进度、施工安全及建桥物资的供给等工作,长驻大桥工地,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一道洒下了辛劳的汗水和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施工紧张之时,建桥工人和民工多达上千人。施工现场常有前苏联专家、越南工程技术人员、朝鲜技工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桥梁施工人员的身影。前苏联专家参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