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广东省卫生厅粤卫〔2004〕23号关于印发《广东省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2004-2010年)》的通知各地级以上市卫生局:根据《卫生部关于印发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的通知》(卫办发〔2003〕74号)和《广东省卫生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特制定《广东省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2004-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各地在贯彻落实《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请及时反馈省卫生厅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卫生统计信息中心)。二OO四年一月二十日广东省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2004-2010年)根据卫生部《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和《广东省卫生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要求,结合我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卫生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特编制《广东省卫生信息化规划2004-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一、背景及现状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战略方针,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求我们抓住机遇,顺应世界经济潮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促进我国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卫生改革与发展迫切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卫生行业管理和宏观决策水平,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率、高质量的信息网络,进行信息收集、分类、传输、分析处理。信息化工作是衡量卫生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卫生系统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它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水平的有效保障和不断提高。自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生后,卫生信息化建设提高到一个重要位置,国家提出用2-3年时间完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台,将网络的触角伸到乡村卫生院、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从疫情报告、监测和预警、医疗救治、卫生监督执法、应急指挥和决策等,完善各个子系统建设。在公共卫生领域,迅速、准确地采集、传递和分析疾病流行信息十分重要,只有掌握居民患病状态及分布情况,才能及时有效地遏制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只有准确获知影响居民健康的危险因素,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与手段,才能进一步促进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在医疗服务领域,医生医治好患者的病痛,重在准确掌握病人患病状况并做出判断。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一些高、精、尖仪器设备的使用以及医院信息系统(HIS)、检验系统(LIS)、医学影像系统(PACS)的广泛使用,使医疗机构医疗管理水平、医疗质量都有了提高。“九五”期间我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光纤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县及县以上的医疗机构平均每百名医生拥有18台。全省的县及县以上的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已建立了不同规模的院内局域网。在软件应用方面,病案信息管理子系统、统计信息管理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的应用比较广泛。门急诊挂号系统、门急诊收费管理系统、住院收费管理系统、医嘱管理系统、药库管理子系统也有接近80%的医院使用。通过推广应用医院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了医院管理水平,给医院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3年初发生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表明,传染病给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损害,严重影响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公众卫生秩序是社会经济和生活秩序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到每一位公民健康和安全。有效地预防控制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护公众健康是建立和维护我国正常公共卫生秩序的重要内容之一。必须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建立我省可持续发展的具有一流水平和权威性的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灵敏、高效、统一、信息化的应急反应机制。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信息化建设也很不平衡,粤东、粤西、粤北的卫生信息化建设明显落后于珠三角地区。我们要把握机遇,真抓实干,全省一盘棋,优势互补,互帮互助,加快推进建设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卫生信息规划的指导思想: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应用主导、面向市场、安全可靠、务求实效。以信息化带动卫生事业发展,在各级政府领导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加强科学管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结合卫生工作实际,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全省联网,强化责任、依法管理,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进程。卫生信息系统建设要密切联系卫生的实际需要,在坚持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在建设中还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充分利用现有基础网络、设备和人员,从整个省卫生信息化长远发展的需要出发,统筹规划,统一建设规范、标准、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职能。分清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