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课外阅读的文章篇一:关于读书的文章读书人是幸福人谢冕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它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感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认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更为重要的是,读书人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出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 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反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到读书幸福,是从喜爱读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祟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成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儿说“读一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寂寞闲读书海克偶尔读到“无声听细雨,寂寞闲读书”一联,刹那间引起心灵的共鸣,了悟了许多。大千世界,红尘滚滚,多少人为功名累,为金钱苦,为情感囿;又有多少人为胜败谋,为盛衰思,为得失计。当这一切都去留无意的时候,只有读书才能使人了心悟性,学会荣辱不惊,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从寂寞空虚走向丰富充实;从无聊烦闷走向宁静平和。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读书也一样,不必具有寻章摘句,精剖细理的能力,只要心有所动,有所感悟即可。佛曰:无风月花柳,不成造化,无情欲嗜好,不成心体。倘若想从平淡的生活中寻求快乐,摆脱世事的烦扰,抚平心头的褶皱,读书或许是每颗向往自由的灵魂对抗喧嚣尘世的最好方式。古时华歆读书坐不惯冷板凳,管宁便与他割席断交。读书需要耐得住寂寞,仿如墙角的花,需孤芳自赏,自娱自乐。寂寞时读书或如走马观花,坐拥书城,或如孤灯苦茗,专心治学。寂寞时读书譬如独游,绝无拘束,一切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去做,只要忍受一点寂寞,便换来莫大自由。可数夏日璀璨夜空的星辰,秋日里微风弹拨树页的的琴音,看冬日里雪花漫罩苍穹的绝美,赏春日树木花草苏醒的惊喜。无可无不可,只随心所欲,不必每字必寻其原,凡句必究其出处,追求儒家所谓之口耳学问,释氏所说的拘执形表。读书还有一大优点在于可以放飞思绪,任意联想。能休尘境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日高窗下枕书眠,腹有诗书其自华。空虚寂寞时栽花种竹,不如好好读书。林雨堂说:“读书的主旨在于排脱俗气”,读书是淬锻心灵的过程。“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这是王佐良先生所译的培根《论读书》中的一段话。一本好书,是作者的心灵剖析史,也是读者的心灵锻造史。带给读者的是超越文字的无限广阔的感受空间。书中可以纵容你的冥思,文字同你一起飞翔,树叶一片片羽化??你被卷入作品的精神内核,合情合理地沉溺进去,于是可得新知、涤烦襟、破孤闷、释躁心、平心静虑,怿气爽神。寂寞时,书是一个宿营地,能安置你的灵魂,放飞你的梦想;空虚时书是一个百草园, 能医治你的精神,抚平你的创伤。耐得寂寞真豪杰,寂寞中读书能使你的内心从贫瘠变得丰富,从枯燥走向宁静。读一本好书,如同饮一泓清泉,甘之若饴;读一本好书,如同饮一杯醇酒,闻之欲醉;读一本好书,如同聆听一个长者的教诲,受益匪浅。在书中,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能有所得、有所收获、有所感悟,能使你的情感得以撞击,得以渲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