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论京杭大运河.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京杭大运河.doc

上传人:yunde112 2015/11/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京杭大运河.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京杭大运河
提及水,人们就会想到它是生命之源,并且孕育了文明。华夏文明不正是黄河—长江流域所孕育的吗?但是提及水,我却没有第一时间想到黄河或者长江,也没有想到大禹治水那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而是想到了京杭大运河。
或许这很奇怪。在上大学之前,我只在历史书知道京杭大运河,知道它在隋朝时期以春秋战国开凿的运河为基础修建起来的。为什么会想起它?或许是因为它在历史地位之重吧。京杭大运河是在隋炀帝统治的时候修建的,当时我上历史课觉得非常纳闷,老师说的昏庸的隋炀帝怎么会修建这么一条重要的运河呢?这个问题我现在也未有得到解决。然而,为什么京杭大运河如此重要呢?我总结为八个字“加强交流,巩固统治”。
当时,历经了混乱的魏晋南北朝之后,凌乱的华夏大陆终于迎来的统一,即是隋朝。但是,由于纷纷扰扰的南北朝时期,百姓们变得心疲身倦,携着家人,为了避开战乱,来到的南方,成为了历史上仅有几次的大迁移。于是,昔日繁荣的北方日渐因为硝烟失去当初的辉煌。而南方,则因为注入的大量新生血液而变得生气盎然,以至于越过北方,成为经济重心。然而,隋朝建都长安,即现在的西安。所以为了巩固隋朝的统治,更好的牵制南方这匹快要脱缰的千里马,则修建了这条南起余杭,北到涿郡的大运河。从此,这条运河就像一条锁链,维持了南北方的统一。与此同时,这条运河促进了南北方的经济交流,像血管一样,而商人们则成为血液,运输着氧气和养分。然而,一直到了1911年,津浦铁路全线通车,从此以后,京杭大运河彻底走向没落的道路。
纵观古今,从一开始为了军事行动而服务,到了为维持王朝生命延续,再到近代的一落千丈。京杭大运河仿佛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一样,迎来了巅峰,也迎来了低谷。如今,它是否已经老态龙钟了?社会在飞速发展,带给渺小的人类所带来的变化已经是沧海桑田,更何况是这一条偌大的运河?我的心不禁为他而伤感。他像一名铁血的将军,为了华夏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出自己的所有。可惜,岁月和时代双双不饶人。虽说历史之厚重,铁路之于运河,相差了一个上千年的重量。但是疾车之于慢船,已经是很明显了。京杭大运河其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通俗一点,亦就是把货物在北方和南方之间互相运输,百姓在北方和南方之间来回相互了解。尽管车的负重量比不过船,但是也是相当巨大的,再加上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京杭运河仿佛已经无法比拟了。实则不然。
1885年,黄河在河南省北徙,在山东省夺大青河入海,以致大运河全线南北断航。之后,处于末期的清朝或者是民国,都曾经几度提议治理大运河,却一再被耽搁了下来。再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建国成立之后,开始对古老的京杭大运河进行了部分恢复和扩建工作。如今,京杭大运河沿线已经成为我国最为富饶的农业区之一,不仅如此,工业生产也是相当发达。在济宁,丰县,徐州等城市拥有的
中大型煤矿,可以直接连接上海,南京,无锡等工业城市。为了是“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沿线的鲁、苏、浙三省纷纷下大力气对京杭大运河各段进行了整治、扩建和渠化,使这条千年古运河重新焕发了青春,成为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2000年底,济宁段扩建工程竣工,令千吨级船舶都可由长江直达济宁,年通过能力将达到2500万吨,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350万吨,抵得上新建一条“京沪铁路”。江苏境内的京杭大运河,全长628千米。交通部和江苏省政府投入巨资,对苏北、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