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儒家文化研究资料.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儒家文化研究资料.doc

上传人:小点 2019/5/23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儒家文化研究资料.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肀儒学盛开大国气象薆摘要羃儒学乃中国文化之主脉,是为国人,不可不察。蕿引言膈儒学,亦称儒家学说,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和“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诸子百家之一,汉朝汉武帝时期起,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如果从孔子算起,绵延至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儒学,从真正意义上说,使得中国在世界历史舞台上具有了气势恢宏的大国气象。肆正文螄说起儒学之起源,史无定论。或为术士说,或为殷遗民说,或为保师说,不一而足。唯汉班固《汉书·艺文志》记述较为确切。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薀周礼曰:儒家得道以民。所谓得道,一曰礼乐,二曰仁义。先得礼乐者,乃儒家元圣周公(?—约前1095)姬旦也。周公摄政,五年营建洛邑,六年制作礼乐,依据周制,参酌殷礼,制定了田制、管制、禄制、乐制、法制、溢制、畿服制、嫡长子继承制等,形成了相当完备的典章制度,世称周礼或曰周公之典。周公曾作大诰、康诰、酒诰、周官、立政诸篇,倡导天命不僭、天命靡常之思想,张扬敬德保民、明德慎罚、孝养父母、以德辅天之言行。芆孔子于周礼向往不已,曾有吾从周之誓言。孔子于周公膜拜顶礼,为久矣,曾曰,吾不复梦见周公而长叹。为阅周公之典,访元圣之迹,孔子于周景王年间,携弟子南宫敬叔入周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周公及三代礼乐,乃后起儒学之先导。洛邑成周,乃中国儒学之祖庭。蒅春秋时代乃中国文化之轴心时代,原初儒学应运而生。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乃儒家之道统。修己安人,内圣而外王乃儒家之正统。设坛授徒,有教无类乃儒家之学统。孔子、孟子、荀子于原初儒学之发展各有建树,世称三圣人。蒄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人,乃原初儒学之创始人。仁有三义,一曰仁者爱人。无论老幼贵贱,凡属人类,皆有可爱之处。爱人之道即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为之忠。己之不欲,勿施于人为之恕。二曰克己复礼为仁。礼为周礼,尊亲为本。君礼臣忠父慈子孝弟悌乃理想社会之秩序。尊卑贵贱亲疏长幼乃爱人社会之规则。三曰君子之仁。行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世传《论语》二十篇。蚁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鲁国邹人。孟子以心释仁,断言心仁必性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仁也。善恶之心,人皆有之,义也。恭敬之心,人皆有之,礼也。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智也。四端出四德,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以义行仁。笃信,仁为人之安宅,义为人之正路。王道仁政之论,颇具民主精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人共性之说,亦为百代哲言。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天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著《孟子七篇》。虿荀子(约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赵国人。性伪之分乃荀子理论之支柱。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故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主张天人相分,人可制天。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著《荀子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