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抛掷物致人损害的责任.doc

格式:doc   大小:67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抛掷物致人损害的责任.doc

上传人:雾里行舟 2019/5/23 文件大小:6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抛掷物致人损害的责任.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抛掷物致人损害的责任王利明[摘要]抛掷物致人损害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侵权,具有自身的特点。对于这种侵权行为,由受害人自己承担损失无论从哪个角度上讲都是说不通的,而应当由可能致害的业主负责。这种归责原则的确定,实际上采取了一种对于因果关系的推定机制。而对于责任承担,各个可能造成抛掷物危险的业主应承担按份责任,在赔偿范围的问题上适用公平原则。对此,应建立完整的、综合性的抛掷物致害救济体系,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关键词]抛掷物致人损害侵权归责原则责任承担赔偿范围 引言   现代社会,住宅向高层化发展,且城市人口日趋密集,生活空间越来越狭小,为了维持正常安全的生活工作环境,要求高层住宅的每个居民具有必要的社会公德并注重他人的安全。否则,随手从自家窗户或阳台上抛掷废弃物件,必然威胁到楼下行人或住户的合法权益,给社区和街道的公共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近几年来,各地法院受理了不少有关高楼抛掷物致人损害的案件。诸如重庆的“飞坛”案、辽宁丹东的“花盆”案及深圳的“建筑材料”伤人案,1这些案件中虽然致人损害的物件不同,但在审理中遇到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例如,不能确定真正的侵权行为人以及对受害人如何救济的问题。频繁出现此类案件表明,此种侵权已经不是一种极端个别侵权事件,而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类型的侵权,但由于传统侵权法对此类特殊侵权类型缺乏必要的研究和论述,在法律上却一直缺乏一套损害赔偿的规则对其进行规制,各地法院的判决也极不一致,所以为了保障公众的安全,维护受害人的利益,促进司法正义,确有必要在侵权法中建立一套合理的抛掷物致人损害的责任制度。本文拟对此提几点粗浅的看法。一、抛掷物致人损害的侵权的特点   高楼抛掷物致人损害,是指高层建筑的所有人或者其他居住人从其住所抛出物件致受害人损害,但不能确定真正的行为人。抛掷物致人损害的现象在古老的法律中都已经有明确的记载。例如,在罗马法中,物件致人损害,包括了动物致人损害、建筑物倒塌,物件坠落,大树倒下,抛掷物致人损害,等。2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中有关于抛掷物侵权的记载,3例如《法学总论》特别提到,“关于投掷或倾注某物,经规定得诉请给付两倍于所造成的损害……基于公平原则所估计的金额为准判处罚金;在估计时,审判员应考虑支付医生的诊费和其他治疗上的费用,此外还应考虑由于丧失工作能力而在就业上所已受到和将受到的损失”4。但在那个时候,一般不存在现代社会的高层楼宇与大厦,尤其是不存在现在社会的区分所有的建筑物的情形,即使出现抛弃物的致人损害的情形,不具有我们现在由于建筑物的构造的复杂不能确定侵权行为人的困难。即使出现了抛掷物致人损害的情况,也可以按照一般侵权来处理的。如果确因建筑物内的抛掷物致人损害,如果出现加害人不明的情形,由房屋的所有权人承担落下物致人损害的原则5。   近代大陆法系国家民法典中也没有对抛掷物致人损害的情形作出特别规定。在法国,1804年《法国民法典》第1386条规定“:建筑物的所有人对建筑物因保管或建筑不善而损毁时所致的损害,应负赔偿的责任。”但这条规定并不能适用建筑物内抛掷物致人损害的责任。在法国的有关判例中,对于建筑物内的物致人损害,根据过错推定与严格责任来确定行为人的责任,但前提是行为人的侵权必须是确定的6。该法典第1384条规定:“任何人不仅因自己的行为造成的损害负损害赔偿责任,而且对应由其负责之人的行为或由其照管之物造成的损害负赔偿责任。”该条在实践中法官扩大了对照看之物的解释,“照看”解释为因物引起损害的责任,与对物的适用以及对物的“监视”与对物的“控制”权力相联系,这三者体现了对物的“照管”的特征7,由此来适用高层建筑产生的抛掷物致人损害的情形。在实践中,法国法院认为,如果物品是从大厦的某个部位抛掷出来的,在无法确定实际行为人时,由居住在该部分的所有的人平均承担赔偿责任。8《德国民法典》第836条—838条规定了建筑物的所有人和占有人对于建筑物致人损害的责任。但这些规定很难适用抛掷物致人损害的责任,在实践中,德国法院通过司法判例发展出来了社会安全义务(Vekrehrspfilchten)理论,从而可以根据该理论适用《德国民法典》第823条,在有关的案例中,就明显表明了通过社会安全义务(Vekrehrpsfilchetn)理论扩大物件致人损害责任的倾向。根据《意大利民法典》第2051条,应承担保有者责任,该条规定,“任何人对其保管之物所导致的损害,均应承担责任,除非能够证明损害是意外事故所致。”在意大利的一个判例中,一个物体从桥上扔到一辆小汽车上,找不到肇事者,法院根据该条的规定,判定行为人承担责任9。需要指出的是,从现在大陆法系国家民法典的规定来看,基本上没有明确规定高层建筑物致人损害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