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皮样囊肿与畸胎瘤.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皮样囊肿与畸胎瘤.doc

上传人:2072510724 2019/5/24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皮样囊肿与畸胎瘤.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脑实质外肿瘤特点:广泛靠近颅骨与硬膜,表现为宽基底紧贴颅骨内侧面,2、推移血管,压迫邻近脑实质,并伴有肿瘤周围的蛛网膜下腔扩大,3、肿瘤边缘多较清楚平滑,4、伴邻近骨破坏与硬化。5、假包膜征。脑外肿瘤:脑膜瘤、神经鞘瘤、垂体腺瘤、颅咽管瘤、表皮样瘤、脊索瘤、颈血管球瘤。T1高信号T2高信号:含脂肪的病变:脂肪瘤、皮样囊肿、畸胎瘤富含蛋白质的病变:胶样囊肿、颅咽管瘤、RATHKE囊肿亚急性出血颅内皮样囊肿的MRI诊断1、发生与病理颅内皮样囊肿是极其罕见的起源于外胚层的先天性肿瘤,%~%,是在妊娠3~5周时外胚层表面与神经管分离不全,而包埋入神经管内,出生后形成胚胎类肿瘤。瘤内可见毛发、汗腺、皮脂腺、毛根鞘和毛囊等,偶可呈鳞状上皮乳头状瘤样增生。囊壁外层由纤维组织构成,内层由皮肤构成。囊内含有皮肤附属器,如毛囊、毛发、汗腺、皮脂腺等。。皮样囊肿可破裂,其原因:(1)自发性:由于衬有复层鳞状上皮细胞分解,脂类代谢的液产物和氢的增加,皮样囊肿内的成分及体积发生变化,可引起破裂。癫痫持续状态:癫痫发作,导致颅内缺血缺氧,颅内压增高;囊内分解代谢产物的增多引起囊腔内压力增加以致破裂。头外伤:撞击伤、坠落伤脑震荡导致肿瘤破裂。颅内皮样囊肿破裂时,有其独特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2发病部位及临床表现皮样囊肿好发于中线及中线旁,颅内最常见于鞍旁、前颅窝底及后颅窝;无明显性别差异,常见于30岁年龄组。癫痫和头痛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囊肿破裂后可引起化学性脑膜炎、血管痉挛、脑梗塞,甚至死亡。少数囊壁可见一窦道通过缺损的颅骨与皮肤窦相遇,感染后可引起脑脓肿。3MRI表现皮样囊肿呈囊状,边界清楚,在T1WI上呈高信号,T2WI亦为高信号,但信号强度较低。由于其内含有毛发等不同成分,信号可不均匀,以T2WI为著。脂肪抑制像可见高信号消失,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部分囊壁可见强化。皮样囊肿破裂后,病灶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内可见脂肪信号影,脑室内脂液界面可见化学位移伪影。较小的皮样囊肿破裂因其内容物外溢而塌陷闭塞,仅见颅内脂肪滴而未见原发灶显示,但亦有可能为椎管内皮样囊肿破裂所致,必要时应行脊柱MRI检查。:脑室和蛛网膜下腔脂肪滴CT扫描有时与气颅混淆,病史和CT值的测定有助于两者鉴别。动态观察气颅的气体常短期内吸收或移位。气颅的气体在MRI扫描任何序列均呈极低信号,很易与脂肪滴区别。:罕见,病变常位于中线、胼胝体区、四迭体和小脑上蚓部。病灶常为单发,密度均匀,可有瘤壁钙化,常合并有胼胝体发育不良。:较皮样囊肿多见,亦起源于外胚层,但其内不含有皮肤附件,常位于桥小脑脚池等偏中线部位。密度或信号类似于脑脊液,其特点是病变向邻近的蛛网膜下腔蔓延生长。:常见于三脑室后及鞍上,发病年龄较小。亦可破裂,在蛛网膜及脑室内出现脂肪滴。其典型者由三胚层构成,CT平扫可见脂肪、软组织和钙化,增强后病变多有强化。MRI表现为混杂信号,肿瘤可见不规则强化。颅内畸胎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颅内畸胎瘤属于颅内生殖细胞瘤,来源于米走的胚胎参与组织,是由一个以上胚叶多种组织构成的一种先天性肿瘤,比较少见。常见于20岁以下的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颅内畸胎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