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众面包车(厂内代号“Type2”)是[[大众汽车]于1950年生产至今的一种厢式多功能车。至2003年该代号产品已更新到第五代T5。]“Type2”的第一代T1是大众汽车历史上第二款车型,第一款车型为“甲壳虫”(厂内代号“VWType1”)多数人认为大众汽车二型是汽车发展历史中厢式多功能车始祖。Transporter是该车在全球的通用商业名称。Type2原型设计与研发最早提出Transporter这个概念的人是荷兰商人BenPon;1947年4月23日BenPon正在西德棉登市谈判产品进口事宜。当他在大众汽车厂内看到作为场内运输的平板车时来了灵感,他认为应该由此平板车为基础推出一款封闭结构低成本多用途的运输车型来满足二战后欧洲重建的需要,于是他拿出笔记本绘制了一个的椭圆形的运输车,看起来就像是一大块面包的下面安上了四个车轮;驾驶室位于前轮上方,中部巨大的空间供于装载,引擎及传动设备放置到了最后方,不过该想法当时并没有得到对方的过多关注,但对方还是答应BenPon将该设计概念上交总部。一年后BenPon收到大众汽车的信件,信中表示当时时任大众汽车CEO“HeinzNordhoff”和技术部经理“AlfredHaesner”对该车型有很大的兴趣,并在信中表明已进入研发阶段,选择了“甲壳虫”系列作为基础平台研发。通过将原型的不断完善,其具有了更低的风阻系数、更佳的操控性和耐用度。仅仅两年的时间,也就是1950年,几经改进的原型车就进入了量产阶段。第一代T11950年3月8日,大众T1正式在位于西德狼堡总厂与甲壳虫共线生产;同日,第一辆Panelvan货运版大众T1交到了客户手上。六年后的1956年3月8日,位于西德汉诺威新建成的大众商用车工厂正式启用,原狼堡工厂停止生产大众面包车。大众T1的外观特征尤为明显,圆圆胖胖的车身线条,前脸的V字形凸起区域,硕大的VW标志、前大灯和两块分别可独立开闭的前风挡无不透露出非凡的个性。大众T1在早期的设计中曾考虑使用单块曲线前风挡,受限于当时的制造成本不得不放弃该方案;同样,前排车窗也因成本问题而放弃手摇而改为推拉式,这样做的同时对车内空气流通造成了一定影响,该车的塑料部件之少也是出于对成本的妥协,在那个年代金属加工所花费的费用要比塑料低很多,甚至连仪表盘都是由金属冲压而成,与车身连在一起。大众T1运输车基于甲壳虫的后置引擎后轮驱动的设计,(19KW)四缸风冷引擎;操控系统针对该车进行了适当的改进和优化,四轮鼓式刹车系统加大了尺寸;在扭矩有限的情况下,为提升加速能力在两只传动轴最外侧和轮毂相接处各加了一个减速齿轮箱;悬挂系统改变最大,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四轮独立悬挂。Panelvan1950年3月8日第一部交到客户手上的型号,除了前后风挡及左右前门玻璃外其他都覆盖铁皮,专供载货的厢型货车。Kombi最初Kombi指的是有侧窗(比Panelvan多了中后侧窗户)及容易拆座椅的厢式客货两用车,但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南美地区)Kombi这个名词等同于Transporter是大众面包车的统称SingleCabPick-up1952年9月发表的单厢货车-保留厢式车的车头驾驶舱,中后段改成框式载货平台。Doub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