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祖先是这样跳舞的.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祖先是这样跳舞的.doc

上传人:镜花流水 2019/5/26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祖先是这样跳舞的.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祖先是这样跳舞的舞蹈纹彩陶属于新石器时代,出土于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墓地,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舞蹈纹彩陶盆《舞蹈图》是彩绘在彩陶盆内壁上的装饰纹样,描绘原始先民欢快舞蹈的形象,鲜活地记录了先民们浪漫而欢乐的精神文化生活中一个精彩的瞬间,是一件极为难得的艺术珍品。我国史前时代的制陶匠师,长期把人们熟悉的鱼、鸟、花草等动植物,当作表现对象加以描绘。而表现人自身形象的题材,在彩陶装饰图形中很少见。舞蹈纹彩陶盆直接描绘了原始先民欢快舞蹈的形象,弥显珍贵。这件舞蹈纹彩陶盆,属于马家窑文化,发现于1973年。盆高14厘米,口径29厘米,腹径28厘米,底径l8厘米,唇部及内外壁均有彩绘。盆外和唇部以简单的平行带纹、弧线三角纹和勾叶圆点纹等几何纹样装饰。舞蹈图《舞蹈图》主题纹样画在内壁腹部和口沿的两组带纹之间。它由三组相同的舞蹈场面所组成,每组五人。画面上,人物手拉手跳舞,排列整齐,动作协调,面向左侧,头上羽饰斜向右侧,两腿略有弯曲,下体的尾饰甩向左侧。外侧两人,一臂画为两道,似乎表示空着的手臂舞蹈动作幅度大而频繁之意。相邻的两组人物之间还粗犷地用几条弧线隔开,也可联想为舞蹈者的环境。作品的描绘稚拙又简略。通过清晰可辨的人物动态,可以看到舞蹈者单纯、整齐的节奏和质朴、鲜活的舞蹈动作。这标志着马家窑文化制陶匠师的表现力相当自如。[史林漫谈] 伊尹彩陶王精美绝伦的“彩陶王”旋涡纹彩绘陶罐,在原始彩陶艺术的装饰中,是一件杰作,被誉为中国的“彩陶王”。这件彩陶罐高46厘,,是马家窑文化的典型作品,制作于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1950年于甘肃省永靖县三坪村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马家窑类型尖底瓶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其彩陶制作十分精美,一般用黑彩、黑红彩和黑白彩绘。陶器的种类主要有钵、瓮、豆、壶、罐等,其中以壶、罐最为常见。彩绘旋涡纹陶罐旋涡纹彩绘陶罐用泥质粘土盘筑而成,表面磨平。小口。阔肩,缩腹,平底;口边有钩状突起物四只,成十字形安置,是为便于密封时系绑,两侧各有一环形耳,为系绳提携之用。罐的用途为储存食物。陶罐用彩色绘以几何纹样旋涡纹,施彩鲜丽,纹饰精美,线条流畅自然,充溢动感。纹样作平行直线带状纹样排列,分为上、中、下三段。上层为花卉纹,中层为旋涡纹,下层为水波纹。上段以钩状突起物为中心,圈以圆线,圈线间联以斜线; 中层的旋涡纹纹带最宽,是主体花纹。以同心圆为主题,联以斜弧线,并缀填以同心圆,其结构同上段,宽敞且复杂;通体共有4个波浪式大旋涡纹,每个大旋涡纹都围绕其中一个点旋转。马家窑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这说明当时就有了等分的数学概念。下段则为波浪纹。所有纹饰,均似用毛笔描绘,笔调极为流利而具韵律。中国史前美术的瑰宝——仰韶文化彩陶石器时代的美术是我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美术的明显特征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彩陶的装饰纹样上。所谓彩陶,是指砖红色的器壁上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所绘图案烧成后呈赭红和黑色花纹的陶器。以质朴明快、绚丽多彩为特色的仰韶文化的彩陶图案,是我国先民为世界艺术宝库作出的卓越贡献。由于时间和地域的不同,仰韶文化的彩陶器形与纹饰,可区分为数种类型,其中以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的彩陶艺术成就最为杰出。半坡类型的彩陶,以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等遗址出土者为代表。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