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XX经济区五年发展规划.doc

格式:doc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XX经济区五年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yzhluyin1 2015/11/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XX经济区五年发展规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XX经济区五年发展规划
目录
第一章发展背景 2
第一节现实基础 2
第二节挑战与机遇 3
第三节战略意义 4
第二章总体要求 6
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6
第二节发展定位 7
第三节主要目标 8
第四节功能分区 10
第三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12
第一节湿地保护 13
第二节污染防治 14
第三节绿色屏障建设 16
第四节血吸虫病防治 17
第四章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 18
第一节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19
第二节创建新型工业体系 21
第三节培育现代服务业 25
第五章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29
第一节强化水利设施 29
第二节完善交通体系 30
第三节保障能源供应 31
第四节健全信息网络 32
第六章构建生态文明社会 34
第一节建设绿色乡村 34
第二节创建生态城镇 36
第三节促进社会和谐 37
第七章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9
第一节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40
第二节统筹城乡发展 41
第三节带动革命老区发展 43
第八章深化改革开放 45
第一节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46
第二节推动生态环保机制创新 47
第三节扩大开放合作 48
第九章保障措施 50
第一节加大国家支持力度 50
第二节强化组织实施 51
第三节加强监督检查 52
前言
xx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xx省北部,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同时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重要湿地。在未来发展中,xx地区既肩负着保护“一湖清水”的重大使命,又承载着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功能。在新的历史时期,从国家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为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建设好xx生态经济区,为我国大江大湖区域综合开发提供良好示范,特编制xx生态经济区规划。
规划范围包括:各市镇乡村名(略)
,,20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48亿元,。
本规划是指导xx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和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20xx年至20xx年,远期展望到20xx年。
第一章发展背景
现实基础
xx是长江的重要调节器,年均入江水量达1450亿立方米,%,水质长年保持在ⅲ类以上,xx水量、水质的持续稳定,直接关系到xx周边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xx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拥有丰富的鱼类、鸟类等物种资源,是全球95%以上的越冬白鹤栖息地,在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是我国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在我国乃至全球生态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千百年来,xx地区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xx地区位于沿长江经济带和沿京九经济带的交汇点,是连接南北方、沟通东西部的重要枢纽;毗邻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该区域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长极之一,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xx生态经济区以xx省3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省近50%的人口,创造了60%以上的经济总量,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xx省对xx地区的开发治理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先后实施了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昌九工业走廊建设、九江沿江开发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该区域生态农业发展势头良好,有机食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和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新型工业初具规模,初步建立了以汽车、航空及精密仪器制造、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加工、中成药和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和现代家电产业、食品工业、精细化工及新型建材等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初步形成了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构建了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体系;旅游业发展较快,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较为完善。
第二节挑战与机遇
未来一段时期是xx生态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重要时期,能源资源需求将大幅增加,节能减排任务更加艰巨,环境保护压力更加突出;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相比,xx生态经济区的综合经济实力不强,区域竞争力较弱,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不多,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力资源开发培养不足,生态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较为薄弱;重开发、轻保护的传统发展模式惯性依然较大,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政绩综合考评体系尚未建立,有利于促进资源整合、强化污染综合防治的宏观统筹机制仍然存在障碍。尤其值得重视的是,由于区域内外生态环境的持续变化和全球气候变暖,xx水位变化异常,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