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毕业大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毕业大论文.doc

上传人:一花一世 2019/5/27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毕业大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蒁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莆肁薂薀螅论文题目:樱与梅袁—论中日两国生死观莀蚈膅薂莁螆作者:韩喆蚄指导教师:武博节所在系部:外语系蒂专业:应用日语腿年级班级:10级肃完成时间:2012/12/15肂芀前言芇中国和日本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数千年中两国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中日两国的文化同宗同源,却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就生死观来看,两国也有着各自不同的观念。日本人是一种注重自然的,感性的,带有审美意识的生死观。而在中国存在的是一种重视现实的,理性的,实用主义生死观。以下,就从几个方面浅谈一下中日两国生死观的不同。螇阐述生死观的含义螃《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04页曾提到,人们对生与死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不同的人生观,对生与死有不同的价值评价,从而形成不同的生死观。在中国历史上,不少思想家对生死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看法。孔子谓“杀身成仁”;孟子曰“舍生取义”;司马迁认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庄子认为生是偶然,而死是必然,不必过于悲哀。中国共产党人在争取民族解放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革命英雄主义的生死观。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明确指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芁日本人的生死观蚀日本人生死观的形成原因膆地理环境日本位于亚洲大陆的东侧,是一个呈弧状分布的岛国。西侧隔着日本海和东海,与朝鲜半岛和中国相邻;东侧与美国隔着辽阔的太平洋。日本是一个多灾的国家,长期遭受着地震、海啸、火山、暴雨、台风等灾害。资源贫乏,大量依赖从海外进口。领土狭小,人口众多。因这一独特的恶劣的地理环境使日本人产生了孤独无助的心理,让他们在压抑中联想到死亡。薃宗教宗教与神道教是日本两大并存的主要宗教。神道是日本固有的自然宗教,但多数日本国人对神道的意义不感兴趣,因而给现代日本人思想方面的影响不是太大。日本人生死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深受佛教净土宗的影响。佛教于6世纪经中国、朝鲜传入日本。日本净土思想最早始于奈良时期。在镰仓时代至安土桃山日本佛教各宗都提倡“宴离秽土,欣求净土”,说的是应该尽早离开这个污秽的世界,寻求极乐净土。目前,净土宗仍然很流行,在日本深入民间,并得民心。此外,佛教中还有一个苦谛,即生命充满了痛苦,甚至生的本身就是痛苦。它也根深蒂固的扎在日本人的潜意识中。肈生存压力现代日本人的生死观除了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还有很大的原因是由社会的生存压力带来的。日本是一个经济高度发展的国家,其消费水平一直排在世界前列。日本的房价之高也令人瞠目。普通人根本买不起住房,即使收入比较高的白领阶层也只能买四五十个平方的小房子。日本人的工作压力之大也是众所周知的,他们工作起来就像“勤劳的工蜂”,生存压力迫使他们拼命工作,甚至引起“过劳死”。如此巨大的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来,容易产生悲观情绪。螈日本人生死观的特点薆1、从生到死没有绝对的距离芄这和日本人的自然观相连。在日本人看来,人与自然之间并没有绝对的距离,认识自然的一部分,一个人从生到死没有绝对的距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一个人从生到死不过是简单的自然轮回,就像是从一个房间走向另一个房间,生与死的界限并不像其他民族那样泾渭分明。膀2、死是对集体责任的承担和忠诚袆这和日本人的集体观念相连。日本人一向把个人价值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