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中国式过马路”.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式过马路”.doc

上传人:漫山花海 2019/5/28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式过马路”.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羅语文视界(12)“中国式过马路”蚂最近微博上流行一个词,“中国式过马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过马路,和红绿灯无关。这引起不少网友共鸣,一天内被转发近10万次。网友纷纷跟帖“太具象了”、“同感”,还有网友惭愧地表示,自己也是“闯灯大军”中的一员。螀评论1:这反映了中国人的特殊心理,“法不责众”。很多中国人喜欢从众,难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中国人的公民素质亟需提高。马路上,管它红灯绿灯,只要有人过,其他人就跟着过。还有一些犹疑不定的,看到别人都走了,自己再等就是“缺心眼儿”,于是也跟着走了。就这样,每个人都抱着同样的想法,最终使红绿灯形同虚设。中国人内心至今对法治观念淡薄。一人不敢行事,人多了就天生有一种从众心理,即便违法也心怀侥幸。法治伦理未融入自己内心,缺乏国民素质的基本认识和认同,只希望别人做到,对自己则网开一面。薅评论2:这种状况也有客观原因,不能把板子都打到国人身上。人走得慢,车走得快,红绿灯给车通过的时间有两三分钟,你得站在旁边吃灰尘和尾气;给人过街的时间只有十二三秒,你得小跑才能过去。这是公共交通资源分配上的不公。羇评论3:毋庸讳言,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其实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痼疾”,这一现象折射出的,不仅是管理手段的乏力和无奈,还有中国人规则意识的集体淡漠。交通规则是现代人最常见的公共规则。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各行其道、遵章守纪,才能实现道路安全畅通。现实却是,行人抱怨司机横冲直撞,甚至把斑马线变成死亡线;司机则怨声载道,认为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行走。肄评论4:不单是交通规则,很多其他领域也都有这种集体破坏公共规则的现象。大多数中国人****惯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规则,对自己利大于弊,便遵守和利用规则;反之则无视规则。“不守规矩走遍天下,守规矩寸步难行。”芀评论5:“中国式过马路”还凸显了当前中国人的焦虑心态。很多人平时去办事,也总想走个***儿,投机取巧,提高办事效率。过马路就是当下整个社会的缩影。薀评论6:规则意识的缺乏在于违法成本低。应该让闯红灯的行人付出代价,如果行人闯红灯也像机动车那样严罚,闯一次罚200元,还会有人闯吗?肈评论7:中国式过马路,是病症,更是警示。对于行人来说,是该多些自觉自律。过马路时无视红绿灯,只会给自己增加风险。让行人自律,既要管理,亦要教育。我国不少城市下过大力气整顿行人过马路的行为。诸如罚款,或者让违规者当交通协管员,直到发现下一个违规者接替等。这在一段时期是有效的,但没过多久又回到老路上来了。文明过马路,要注重****惯的养成,小手拉大手,要大人做给孩子们看;更要长时间地坚持下去,多一些较真的精神。莇评论8:马路上的红绿灯,真是深察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个极佳参照物。面对红灯,太多的人总是急不可耐,似乎有万分重要的事,分秒耽搁不得,等其过去定夺。为什么这样?《新周刊》前年的“急之国”专题,则认为我们这个时代患上了急迫症,认为资源紧缺引发争夺,分配不平衡带来倾轧,速度带来烦躁,便利加重烦躁,时代的心态就是再也不愿意等,中国人已经丧失了慢的能力。羃评论9:小则看是国民素质太低,大则看是国家法制没有落实、也很难落实所造成。长此以往人民不相信法制,自然心中就没有法制。芀评论10: 无论如何,与其抱怨他人和制度,不如从自身做起。在闯红灯这件事上,谁都不是旁观者。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个人的所作所为都会对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