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水产养殖病害治理方法.docx

格式:docx   大小:22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水产养殖病害治理方法.docx

上传人:花开花落 2019/5/28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水产养殖病害治理方法.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在水产养殖工作中,广大养殖户及养殖企业应当始终抓住病害预防这一重要环节,针对各个工作步骤,采取有效措施,将消毒及处置工作提前,为养殖的优质高效奠定基础。本文主要针对水产养殖中如何有效开展病害预防活动进行简要论述。 1塘口实施彻底清整消毒无论是鱼类养殖、虾类养殖,还是螃蟹养殖,在经过一个周期1年的养殖行为之后,塘口的塘底都会有许多饲料的残渣、动物排泄物和鱼虾蟹腐尸,多种类型的有机废物在腐烂分解之后变为塘底的淤泥,成为众多种类细菌天然的优质培养基。所以,一旦淤泥超过一定的限度,就应当尽快予以处理。研究资料显示,塘底淤泥清理不及时,会引发银鲫出血病、虾类细菌性病害等多种疾病,对养殖产量及质量均产生严重影响。国内水产养殖中,较为通用的做法,是在实施高密度养殖的塘口,每年对池底的淤积浮泥进行挖除,这样做正是为了铲除细菌滋生的培养基,净化塘口环境。此外,在塘底淤积的浮泥中,寄生虫卵及孢子数量惊人,将其藏身的淤泥清除,能够较大程度地降低侵袭性病害发病率。通常情况下,塘口底部淤泥只要保持在15厘米厚度就行了,这样能够满足水体培育浮游生物的肥度要求,生产天然饵料,同时有效控减细菌滋生与繁殖的密度,所以,在每年对塘口实施清整时均要对塘底多余淤泥及时清理。同时,还要对塘底开展半个月左右时间的曝晒、冰冻,对塘底土质起到改良的作用,并进一步降低塘底淤泥之中细菌、寄生虫卵、孢子等密度,实践证明,塘底经过曝晒和冰冻处理之后,下一季从事水产养殖的发病率会明显降低。但塘底干涸时间过长会出现草荒的问题,也要引起重视。在消毒中,还要运用生石灰对塘口进行清塘消毒,对致病菌、寄生虫及孢子等实施有效的灭杀,也能够起到改善塘底土质的功效。 2筛选优质健壮苗种放养在苗种放养环节,一定要注重精心筛选,要将苗种中形体健壮,没有畸形状态的筛选出来,最好规格较为匀称。筛选中要对苗种体表、鳍条及附肢等部位实施检查,排除具有炎症的苗种,出现烂鳃、白肝症状的苗种也要一并筛除。筛选之后的苗种,要保证动作灵活,没有病害体征,建议放养之前对筛选出来的苗种进行一次显微镜下抽检,重点对体表、鳃、肝等部位实施检查,确定其中没有寄生虫,没有致病菌,把好最后一道关口。对罗氏沼虾及南美白对虾而言,则要在采购种苗过程中认真查看检验检疫材料,确保所购苗种没有病毒,以投放健康优质的种苗。 3按照程序开展放前药浴放养之前的药浴非常重要,这一环节能够让苗种保持洁净状态进入塘口。一般来讲,鱼类苗种以20毫克千克浓度高锰酸钾溶液进行20分钟左右药浴,时间把握依据鱼类品种不同有所区别。蟹种药浴水温控制在6—8℃,运用20克立方米浓度的高锰酸钾进行4—5分钟清洗,也可以运用5食盐水溶液进行药浴消毒,对河蟹体表细菌与寄生虫进行灭杀。虾类苗种可以在进池后以03毫克千克浓度二溴海因实施全池泼洒消毒。 4食台食场全面进行杀毒以025千克漂白粉兑水对食台食场四周开展消毒,4—9月份每15天消毒一次。运用石灰轻消方式在灭杀致病菌的同时可有效增加水中钙含量,保持水体偏碱性状态,具体操作中,鳜鱼、虾、蟹等特种水产品用量为每米水深80—100千克公顷,常规鱼类用量为每米水深225千克公顷。 5挑选采购优质配合饵料饵料必须具有匀称、入水具稳定性和营养全面等特点,并且饵料系数不能偏高,同时要在饵料之中增加稳定维生素及诱食剂,提高养殖水产品提高进食积极性,保持良好吸收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