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doc

上传人:雾里行舟 2019/5/28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蚅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羂——读《致青年教师》感悟膆作者:苏红玉肄膃“一名青年学生,如果对知识,对人类的文明积累,对于他的教师,对于他受过的教育没有任何的敬重,他走上社会后,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如果他没能让善良长成一棵笔直的树,那么,心灵深处早晚会开出一朵恶之花。”,吴非教授的这句话值得我们教师深思。是啊,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今天,我们为孩子播下一粒什么样的种子,明天孩子就会开出什么样的花。那么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为人师者要在孩子的心底埋下一粒什么样的种子哪?《论语》中有“弟子入则孝,出则剃,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可见,孔子把培养年轻人“孝、悌、信、谨、博爱”等优良品质放在教育的首位,而把学****文化知识摆在了次要的位置,但是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上却本末倒置了。螁膆现在在应试教育形势下,家长、教师、社会评价一个学生的好与坏,似乎只对准了一个字:分。成绩大于一切的环境下,社会朋友之间只问孩子:“你考了多少分?”家长只对孩子说:“作业写完了吗?你只要把学****搞好,其他什么也不用做。”老师对孩子们说:“你们来学校就是来学****的,就是要分的,要不然你来干嘛?”分、分、分除了分,孩子什么也不知道,只要能考高分,就一切ok了。其结果就造就了一是高分低能的孩子,二是高分自私的孩子,三是高分无德的孩子。善良的品质又从何而来啊!蒅袅“你是教师,你今天种下什么样的种子,明天就会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你今天所做的一切,要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后才能体现出价值。教育的特征是“慢”,像种庄稼,只不过农业周期一般以年为度,而人的成长和发展,可能更像林木的生长,需要更长久的年代。”吴非老师的话使我想到了很多很多,孩子应该如何培养,才能在心灵深处开出一朵善良之花呢?我认为善良的标准是“在家做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这几句话虽然简短,却是要求很高的。好孩子是需要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共同努力配合才培养出来的。蒀家庭教育是孩子心灵善良之基。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孝道和剃道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百善孝为先”让孩子能够孝顺父母,这个一个人善良的根本,《弟子规》中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是对父母孝敬具体标准。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孝顺父母是可以从小做起的。而“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告诉孩子不仅仅是养其身,还要养其志,如果孩子做了缺德的事情,会让父母蒙羞的。教育孩子要有德行、存善心、做好事。反之。如果对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都不好,那他对别人的好怎么会真诚?父母不要一味的追求分数、采取每时每刻的“耳提面命”、不断说教的方法,不信任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受苦受累,这样的教育观念不但没有好的效果,反而起到了反作用。言传不如身教,管教不如领教。其实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和谐相处,孝敬老人,与人为善,帮助、信任、尊重他人,并且以诚相待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积极的影响。薀袆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善良品质的培养更是义不容辞。俗话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更有义务把仁、义、礼、智、信等品质培植在学生们的心田里。教师应该在中体现出情感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增强德育意识的培养,挖掘不同学科在育人方面更深层次的价值,用敏锐的教育意识,挖掘课堂中蕴含的“善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