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方案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方案划分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科学合理的空间发展格局,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统筹区域发展,深入实施我市〃三市并举〃发展战略和的重大举措。根据省政府办公厅(浙政办发〔XX)3号),结合XX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一、规划意义明确提出,要根据我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区域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土地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同时对全市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基本范围、主要任务、功能定位和政策导向提出了原则性的指导意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提出,确定了空间管治的基本依据,是审核重大建设项目、进行区域评价的前提,是编制空间布局规划和其他各类专项规划的基础,也是各级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将使内容得到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使经济社会发展真正建立在科学发展基础之上,对于促进区域统筹协调、维护自然生态系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基本原则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一) 体现主体功能导向压滤机滤布。主体功能区规划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突破行政区域限制,抓住影响区域发展的关键因素,确定区域的主体功能,引导区域开发建设的方向。(二) 突出区域协调发展。主体功能区规划必须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中心,立足区域自然特点和环境容量,制定差别化的区域开发政策,体现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三)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形成主体功能区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主要是通过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引导市场主体自觉地按照主体功能定位从事开发建设活动。(四)强化规划的可操作性。开展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必须充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先进技术手段和工具,创新编制技术方法,建立可操作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合理界定各类主体功能区、功能亚区和功能区块,形成覆盖全市的详细分区方案,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差别化发展政策,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三、主要内容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编制工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 开展前期研究。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全新工作,需要根据国家和省里相关要求,对市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未来发展潜力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同时要在试点县工作中积累经验,为全市主体功能区划工作奠定基础。(二) 划分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技术导则要求,将市域国土空间在上级政府划定的优化开发、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