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营销方案拟定.docx

格式:docx   大小:26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营销方案拟定.docx

上传人:wz_198613 2019/5/29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营销方案拟定.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随身WIFI热点设备营销方案前言 本方案结合与二位老总的沟通,并通过对网上相关企业的一些了解,概括性的拟出产品在市场推广上的一些方式。详细方案还将结合产品的技术特性、产品定位、价格区间等其他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拆解。本人以个人在销售方面以往的经验与对电子通信行业的相关经验总结出以下针对公司产品的营销策略,还望二位老总与同事多提宝贵意见相互探讨,以促进步。如果有理解不清晰的本人可以深入解答。谢谢!产品认知我公司生产的可随身携带的无线WIFI热点设备,可为用户提供24小时无死角、无盲区的4GWIFI网络,并且与其它现有的无线WIFI设备需要另外配置4G卡不同,该设备无需配置4G卡,没有通讯费用。一次购买可终身提供免费的4GWIFI网络。并且提供***功能。市场痛点经过本人在电商平台以及网络查询相关性产品信息时发现,目前在售的基本都是基于4G卡模式的上网模块,比如华为的随行WIFI系列、努比亚的4G无线路由器都是在电商平台上销售量比较高的,都是需要4G卡支持的。对于有无线需求的用户来说,买一个4G模块100元到500元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后续的4G流量费用,虽然现在三大网络运营商响应国家号召已经逐步开始降低费用,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大部份用户在使用中还是会忽略为4G卡充值或者因为使用时间不多,而充值一次到期后就不再使用,等到再次使用时往往会嫌麻烦放弃使用。对产品的依赖度降低,从而让产品成为摆设,成为了一次性消费的商品。对后续的购买力产生了打压,从而无法让产品真正的普及。分析总结 我公司的产品在为用户解决随身携带4GWIFI的前提下,通过技术手段省去了用户在购买产品后的二次缴费问题。并有效解决下述三个存在的问题。有效解决了买完WIFI模块还要支付4G流量的麻烦,让用户真正可以一次购买,终身使用。解决了三大运营网的网络覆盖的盲点。让没有网络信号覆盖的地方通过我们的设备可以随时随地用到网络。通过产品自身带有的***功能,可以精准的定位人或物的所在位置,方便救援、寻找等。避免二次灾难的发生。为快速救援提供有效的地理位置信息。近年来,由于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无线市场一片繁荣,各商家、网络平台都推出过类似的工具以及产品。比如360公司推出的360无线WIFI、小米推出的红包WIFI、中国平安推出的免费WIFI手机软件等其它的以共享经济为切入点的WIFI热点商品。虽然都是搭着共享经济的风口,但其产品本质只是将4G模块销售环节拿掉,进而通过普通用户家庭WIFI的高闲置率的特点为用户提供有偿的WIFI信号。所取得的成绩和市场的效益反馈可以说对于其公司主营业务来说微乎其微。再以车载WIFI热点为例,国产的荣威360、奇瑞艾瑞泽5、合资品牌的雪铁龙C4世嘉、奔驰S级EG版、新款马自达、福特、宝马等都自带WIFI热点。对用户来说功能很实用,但在实际使用中,真正能使用到的其实很少。目前4S店普遍的销售方法就是捆绑销售。即在用户购车时会告知该车提供WIFI热点功能。但尽量不会说年费是多少,速率是多少。并且在新车购买后直接提供两年的流量使用权。第三年开始每年需要交500-2000元不等的流量费用。高端车用户对这个费用可以接受,但对大多数中产家庭来说,这个钱不花其实对他们来说也没什么影响。所以渐渐的该功能也就沦为摆设。仍然未在跟本解决用户简单、方便、高效的产品诉求。此次公司推出的随身WIFI设备,应该说对于用户来说还是属于空白的。市场空间以及市场需求前景还是比较广阔的。NIC)今日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074万人。%,。截至2017年12月,,较2016年底增加5734万人。%%,网民手机上网比例继续攀升。%,,较2016年底增加793万人,%;%,,较2016年底增加3281万人,%。----------摘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以上权威数据中可以看出,,而其中占大部份的用户年龄在20—40岁之间。而这一部份人群基本已经思想独立、经济独立、手机对于其来说已经可以取带电视、电脑等接受社会资讯的其它工具。无时无刻的用网需求催生了人们无论去哪,都会下意识的问一下或者找一下有没有WIFI。基于人们对于WIFI以及手机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将会对产品的市场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行业竞争对手分析目前生产无线WIFI模块或以共享形式提供WIFI服务的企业有很多,除在前言总结中提到的各互联网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