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热红外隐身技术.doc

格式:doc   大小:73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热红外隐身技术.doc

上传人:一花一世 2019/5/29 文件大小:7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热红外隐身技术.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人体热红外隐身技术摘要:通过人体红外辐射特征的理论分析,结合热像仪探测原理及热红外隐身机理,探讨了实现人体热红外隐身的技术途径。研究表明,人体红外隐身应主要控制8~14μm波段的红外辐射能量,降低服用柔性材料红外发射率及应用温控纤维/织物柔性材料,是实现人体热红外隐身的重要技术途径。本文通过阅读大量文献,从理论分析与实践的角度分析了热红外隐身的原理及实现的途径,以及现价段的研究状况。最后描述了今后热红外隐身的发展方向。关键词:人体;热红外;隐身技术;相变材料;伪装网;涂层;1引言热红外隐身技术是指对目标3~5μm及8~14μm红外波段特征信号进行伪装、减缩和控制,以降低中远红外侦察装备对目标的探测和识别能力[1~3]。提高单兵行动的隐蔽性和突防性,是现代高技术战争呈现的一大特点,随着先进的侦察探测技术如热像仪的出现,单兵的生存力和战斗力受到严重威胁,热成像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快速渗透,使各种军事目标的生存也受到严重威胁,为此,以降低和消弱敌方热红外探测设备效能为目的的热红外伪装技术受到各国军方的广泛关注。热红外隐身服的研究方向目前主要有(1)冷却目标;(2)改变目标的辐射性能;(3)采取条状覆盖层“混杂”辐射法;(4)应用防红外涂层。国外开展对人体热红外隐身的研究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1994年开始实施“单兵热成像防护”的专门计划,发展能迷惑热探测器的隐身作战服,目前其研究水平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国外可见光/近红外迷彩服用材料研究及应用技术较为成熟,因此热红外隐身服已发展成为单兵隐身的研究重点。美、英、法、德、俄等国,在其各自的21世纪单兵综合作战系统计划中,均将单兵热红外隐身技术列为研究重点,并已陆续试装具有防热红外侦察仪器探测性能的隐身服用材料,国内在该方面的研究则刚刚起步。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通过人体热红外隐身原理及热像仪探测机理的分析,结合部分探索性试验,探讨适宜的人体热红外隐身技术途径。并针对目前热红外伪装技术的不足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介绍三种新机理型热红外伪装体系。2人体红外辐射特征分析人体自身是一个红外辐射源。皮肤的红外发射率很高,接近黑体,并且与种族、肤色和个性无关,如表1所示。人体裸露皮肤温度通常为32℃~33℃。若将人体看作黑体,,可通过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维恩定律等红外辐射理论计算出有关人体红外辐射特征数据,如表2所示。表1人体的红外辐射特征波段范围/μm<55~99~16>16在总辐射能量中的分量/%⋅m-⋅m-2⋅μm-⋅sr-~⋅m-2,%8~⋅m-2,%表观温差是热像仪探测和识别目标的主要依据[9]。夏季环境下,某些目标与背景的温差值如表3所示。表3典型目标夏季野外平均温差值目标ΔT/℃面积/(m×m)坦克/×.7×.03×.0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