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农村初中德育管理.docx

格式:docx   大小:61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农村初中德育管理.docx

上传人:sssmppp 2019/5/30 文件大小:6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农村初中德育管理.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农村初中德育管理农村学校德育如何适应时代的挑战,培育出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生是摆在我们面前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实践意义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农村中学德育是一个涵盖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机制、德育方法等诸方面更高层次的系统构建,既要与小学相衔接又要与高中相呼应。它不仅仅着眼于学生对学校德育的接受与执行,更应注意培养学生确立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念,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注重学生获得道德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它不但强调学生在道德发展上由认同到价值评价的转化,而且强调教师在德育过程中由“扶”到“放”的转变。因此,在德育工作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应成为农村初中德育实践的重点,培养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应成为农村德育实践的主要努力方向。鉴于这一思考,2001年以来,我们把初中三个年级学生按身心发展特征、德育规律和管理实际划分为“1——1——1”三个管理阶段,即7年级为第一个阶段,8年级为第二个阶段,9年级为第三个阶段,学校德育据此分“三步走”,即:第一步在严格基础上“导”,第二步在规范基础上“转”,第三步在自律基础上“放”。围绕“严格、规范、自律”三个基点,把握“导”、“转”、“放”三个步骤,综合协调地开展德育活动,培养学生树立适应意识、规范意识、主体意识、自强意识、创造意识。一. 在严格基础上“导”,由适应走向规范。7年级是学生在初中三年发展的基础阶段,是实施“转”与“放”的基石。此阶段德育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角色转变,明确并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初步树立基本的道德观念,养成适应意识与规范意识,具体侧重于7年级的“适应”和“规范”,在教育过程中既要注意“严”,又要重视“导”。1、 “严”主要体现于行为规范、思想意识等方面,主要通过开展班级行为规范达标、四项常规竞赛、个体行为量化制等活动和制度加以落实。从作息制度到请假制度,从宿舍规范到教师常规,从仪表仪容到行为举止,从学习态度到思想意识,通过严格的检查、评比、反馈,督促学生在校受教育的过程中,完成由适应到规范的过度。2、 如果说“严”更多的侧重于行为表现方面的要求,那么“导”就更多地侧重于思想认识方面的教育引导。以适应为主线,我们设计了“一日三反思”“中学生形象大讨论”、“我最佩服的小学教师主题演讲”等一系列教育活动;以规范为主线,开展日常行为规范大学习、大践行等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增强对“中学生”内涵的认识,明确奋斗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导”的一个重点是教育学生认清严格规范又是搞好学习的保证。从学生渴望成才的根木愿望出发,教育学生认识严格的规范应更多地落实到自身的文化基础知识学习,基本技能训练、特长的培养发展上去,促进德育和智育及其他各育的协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在规范基础上“转”,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严格的规范若不能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那么,缺乏主体自觉支持的学校德育必将流变为僵化、机械,其所取的效果也仅仅停留在表层,不能及远及深。因此,在规范基础上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主体意识,rh外在强制转向内化,是学校德育活动生机勃勃,最终实现以自我教育为主的德育模式的关键。这不仅是德育规律使然,而且是主体道德发展的内在要求。“转”重点要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1、向以自我管理为主逐步过渡。将原先集中在班主任和班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