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减震与隔震读书笔记.doc

格式:doc   大小:11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减震与隔震读书笔记.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9/5/30 文件大小:1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减震与隔震读书笔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上一次笔记,由于总结过于简单,好多问题没有深入研究,所以这次的内容主要是对上次内容的部分补充和对消能减震的设计内容和规范要求。一、隔震设计1、为什么隔震设计采用分部设计方法?以下是我的个人理解:在2001版《规范》中将隔震层位置限于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而新《规范》隔震层位置于结构下部,因此可将整个隔震体系分为上部结构(隔震层以上结构)、隔震层、隔震层以下结构和基础四个部分。然后进行分别设计。同时,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可以将较为熟悉的抗震设计的内容联系起来并在隔震设计中应用。对于变形特征为剪切变形的结构可采用以下计算简图。2、对于水平减震系数的概念为什么要修改?在老《规范》中,水平减震系数的概念,可用下式来描述:其中——水平向减震系数。——设防烈度下,相应于结构隔震与非隔震时各层层间剪力比的最大值。——设防烈度下,结构隔震时第i层层间剪力与非隔震时第i层层间剪力比的最大值。——设防烈度下,结构隔震时第i层层间剪力。——设防烈度下,结构非隔震时第i层层间剪力。给出以下层间剪力最大比值和水平向减震系数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规范》中提出的水平减震系数的概念:β——水平向减震系数;对于多层建筑,为按弹性计算所得的隔震与非隔震各层层间剪力的最大比值。对高层建筑结构,尚应计算隔震与非隔震各层倾覆力矩的最大比值,并与层间剪力的最大比值相比较,取二者的较大值。根据相比之下,新《规范》(差不多相当于半个基本烈度,如果老规范是降低一度,,为什么要降低这么多呢?不解!!!)。由于没有找到相关资料,我个人觉得,应该是由于近10几年来的实际隔震工程经验观察得到,隔震层的上部结构地震反应比原先老《规范》定义的要小,所以可以再降低半度!3、隔震结构上部结构构造措施如何确定?()作为降低隔震层上部结构抗震措施的分界,并明确降低的要求不得超过一度,对于不同烈度如下表:对于抵抗竖向地震作用相关的抗震构造措施不应降低。4、隔震层设计(1)删去2001《规范》中关于墙体下隔震支座最大间距为2m的规定,这样使大直径隔震支座布置更为合理。(2)隔震支座竖向承载力验算。由于橡胶隔震支座制作工艺不断成熟,隔震支座的直径也不断加大,而小直径的支座稳定性较差,建议隔震结构支座选用大直径的。(3)新《规范》中规定,对于300mm直径的支座,设计承载力由12MPa降为10MPa。而对于最大拉应力控制,明确提出拉应力不应大于1MPa(相比2001规范的“不宜出现拉应力”,要求有所降低,为什么?),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①橡胶受拉后出现内部损伤,降低了支座的弹性性能;②隔震层中支座出现拉应力,意味着上部结构有倾覆的危险;③橡胶隔震支座在拉伸应力下滞回特性的实物实验尚不充分;④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所作的橡胶垫的抗拉试验中,~;。5、隔震层以下的结构设计在新《规范》中,增加了首层顶及大底盘上部的塔楼采用隔震设计时对下部结构的要求,具体如下:①隔震层支座、支柱及相连构件,应采用隔震结构罕遇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