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傅雷家书上一封家信学会淡然客观分析变得坚强生活中的挫折苦痛这一封家信坦然平静客观分析变得坚强生活中的荣耀欢欣?坚强孤独孤独、寂寞和无聊是三种不同的境界,分别属于精神、感情和事务的层面;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精神与灵魂有着执着追求的人,对人间充满挚爱的人,才可能体验真正的孤独;孤独产生于爱……——周“赤子之心。爸爸的信从头到尾贯穿的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这个。看这些信,可以用这么一句话概括这个人:他一生没有一分钟度过的是行尸走肉的时光,他的脑永远在思想,他的心永远在感受。”“中国人的特殊之点是感性第一,这感性第一说到底就是赤子之心。所以他虽然一方面那么严谨,同时他又是一个大慈大悲的人,他的同情心非常博大,处处为人家着想,小处为儿子,稍大点为朋友,再大点为国家为政府着想。”——傅聪访谈录1966年8月底,文革初期,傅雷遭到红卫兵抄家,受到连续四天三夜批斗,罚跪、戴高帽等各种形式的凌辱,被搜出所谓“反党罪证”(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蒋介石旧画报)。9月2日的夜晚,58岁的翻译大师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殴打、凌辱,从坐在自己的躺椅上吞服了巨量毒药,辗转而亡。两小时后,他的夫人朱梅馥从一块浦东土布做成的被单上撕下两条长结,打圈,系在铁窗横框上,尾随夫君而去。对于出走,傅聪在1980年回忆时,说了他当年的处境和心情: “我是被逼上梁山的。1957年整风反右时,我和父亲几乎同时挨整,他在上海,我在北京,我是从波兰被召回来参加整风反右的。我写了个检查,后来我仍被允许回波兰继续学习。我走后,对父亲的批判越来越扩大化了。我在波兰听到很多关于他的传说。1958年12月,我留学毕业,如果我回来,势必是‘父亲揭发儿子、儿子揭发父亲’,可是我和父亲都不会这样做。当时我是被逼上梁山的。当然,对我的走我永远是内疚的。”然而,在那“阶级斗争”的岁月,父子之间恶性牵连着:由于傅雷被错划“右派分子”导致傅聪的出走,而傅聪的出走又加重了傅雷的罪名。遗书的内容那样简单,像一个家庭购物清单,请儿子要上交的本月房租,帮友人代修需交换的表等等,他们说,不愿意欠人家一分一厘,所以把要还的东西全部放好,他们不愿含冤存世一刻,连火葬费都放在遗书上面再没有任何一句人生警句。